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明寺

大明寺

①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岗中峰上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7扬州:“平山堂在州城西北五里大明寺侧。”相传寺建于南朝宋大明间,故名。唐高僧鉴真大师居住和讲学于此。今寺为清同治年间建。鉴真为扬州人,东渡日本传教,将中国文化介绍到日本,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。1963年鉴真圆寂一千二百周年时,在寺内建鉴真纪念堂。

②北宋建,在今河南济源市南十二里。元代所建中佛殿、明代建筑前后佛殿、左右配殿及山门等至今犹存。


(1)在江苏省扬州市西北蜀岗中峰上,东邻观音山。建于南朝刘宋大明鉴真纪念堂内景年间,故称大明寺。隋仁寿元年(601年)曾在寺内建栖灵塔,又称栖灵寺。唐会昌三年(843年)塔毁,仍为大明寺。清康熙时讳“大明”二字,复称栖灵寺。乾隆三十年(1765年),乾隆帝巡游扬州,改题“法净寺”。1980年复改大明寺。曾为唐高僧鉴真居住和讲学之地。现寺为清同治年间重建。寺前是三间三楼的牌楼,向北是山门(内有天王像),院正北是大雄宝殿,殿内正中前为三大佛,背后为海岛,塑观音等群像,两旁为十八罗汉像。大殿东侧为东苑,后有晴空阁,现为鉴真和尚东渡事迹陈列室。1973年建鉴真纪念堂。(2)在今山东省济南市旧城北。《水经注》:泺水北为大明湖,西即大明寺,寺东北两侧面湖,即此。

大明寺
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阳

    在今湖北黄陂县西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》:黄武五年(226)七月,“权闻文帝崩,征江夏,围石阳,不克而还”。在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西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权传》:黄武五年(226年),“孙权闻魏文帝崩

  • 千顷镇

    北宋置,属通泉县。在今四川射洪县南小榆乡小榆坝。

  • 阿里麻里

    即阿里马城。在今新疆霍城县西北克干山南麓。元刘郁《西使记》:宪宗九年(1259),“出(铁木儿忏察)关,至阿里麻里城,市井皆流水交贯,有诸果,唯瓜、葡萄、石榴最佳。回纥与汉民杂交,其俗渐染,颇似中国”

  • 龙壁山

    在今广西柳州市东北。唐柳宗元《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》:浔江(今柳江)受背石支川,“因是北而东,尽大壁下,其壁曰龙壁,其下多秀石可砚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柳州府马平县:龙壁山“在府东北十五里。有石壁峭

  • 白沙村

    在今广东徐闻县东南海安镇东白沙埠。《清一统志·雷州府》:黄塘港“白沙港在县东南五十里,其左为青湾港”。清设白沙炮台于此。

  • 汤家沟镇

    即今安徽枞阳县东北汤沟镇。旧属桐城县。清道光《桐城续修县志》卷1《乡镇》:东乡有汤家沟。

  • 竹根滩

    即今四川乐山市东南四十里竹根镇。清光绪二十年(1894)五月,竹根滩人民“捣毁天主堂”。

  • 罗峒营

    在今广东封开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封川县: 罗峒营 “在县 (今封川镇) 西。相近有菊营,俱正德中设。嘉靖三十八年废”。

  • 恒冀

    唐方镇名。宝应元年 (762) 置成德军节度使。为收抚安、史余众而设河北三镇之一。治所在恒州 (今河北正定县),因名恒冀。元和十五年 (820)因避穆宗李恒名讳,改恒州为镇州。方镇名亦改称镇冀。辖境屡

  • 绵阳县

    1913年改绵州置,属四川西川道。治所即今四川绵阳市。以治地在绵山之阳故名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城濒涪江西岸,为水陆冲要,自剑阁而南,至此地势始平,为川西著名大县。昔有 “蜀道咽喉”,“剑门锁钥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