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板镇

大板镇

即今内蒙古巴林右旗驻地。清初以来为巴林右旗驻地。乾隆十九年(1754)迁治今巴林右旗北五十里沙巴尔台苏木。1912年复迁回大板镇。“大板”,蒙古语称“伊和板生”,意为大房子。


(1)在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西南部、查干木伦河北岸。旗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05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蒙古语称“伊和白兴”,即“大平房”之意,以王府得名,后谐音称大板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巴林右旗治所。1949年设大板镇,1958年改公社,1981年改镇。农产玉米、小麦、谷子,畜产牛、马、羊、猪。有电力、酿酒、皮毛、水泥、乳品等厂。集通铁路,303、305国道经此。古迹有清代荟福寺、康熙行宫、巴林右翼旗王府,镇北有烈士陵园。(2)在辽宁省北票市南部。面积155.5平方千米。人口7500。镇人民政府驻金岭寺,人口2510。因早年曾用大板搭桥而得名。1956年设大板乡,1961年改公社,1987年置镇。主产高粱、棉花等,苹果著名。有农机、建材、机械、服装、酿造、制药等厂。锦承铁路经此。(3)在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东南部。面积138平方千米。人口1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板,人口960。清康熙年间建普安寺,该村属于为寺院服务的村落,蒙古语称套斯呼音艾勒。后村落增大,又称伊和拜兴,“伊”即“大”,“拜兴”为“板”之谐音,故名。1956年设大板乡,1958年划入国庆公社,1961年析置大板公社,1984年复乡,1996年改镇。主产玉米、高粱等。有地毯、饮料、农具等厂。广奈公路经此。有普安寺遗址和海棠山风景区等名胜古迹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双井镇

    即今河北魏县东南三十里双井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6魏县:“又有双井镇,即双井渡,漳卫合流之冲。”(1)在河北省魏县中南部。面积47.6平方千米。人口3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井,人口5460。以两口古井得

  • 吴双山

    在今陕西麟游县东南,南接扶风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5麟游县:吴双山“在县南十里,有四峰双峙,俗呼吴双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凤翔府一》:吴双山“又名四峰山,险峻可资守御。明崇祯十二年贼张一明据此,月余始平”

  • 沙包子

    即今辽宁普兰店市北沙包镇。旧属复县,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

  • 熙春园

    即南苑。又名南园。为金代皇家御园。在金中都 (今北京市) 皇城之南、丰宜门内偏西处。

  • 乌充山

    即今云南开远市东之东山。明、清称乌充山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6临安府:乌充山“在阿迷州东一十五里。又名东山,尝有鸟飞集其上。其西有禄丰山, 又其西有蓬和山,三山相连,环抱州治”。

  • 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

    在今湖北大悟县城东南三十六里白果树湾。1942—1945年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设在湾南大屋。1977年对旧址进行修复,在原司令部办公室设纪念馆,陈列有关革命文物和图片。

  • 蛮溪堡

    在今湖南泸溪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卢溪县: 蛮溪堡在 “县南三十里”。

  • 马骡港

    即今江苏淮安市东北苏咀镇马逻村。《明史·徐达传》:“会(常)遇春攻淮安,破吴军马骡港,守将梅思祖以城降。”

  • 南跄浦

    约在今上海市杨浦区虬江码头之西。明永乐中,夏原吉疏浚黄浦江,借道范家浜,由外白渡桥向北至南跄浦口入海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松江府上海县: 南跄浦 “永乐中导黄浦由此入江处也,今故址已堙。而县东北有跄港

  • 夏、商方国。在今河南滑县东南。《诗经·商颂·长发》:“韦、顾既伐。”郑笺:“韦、豕韦,彭姓也。”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:范宣子曰:“在商为豕韦氏。”杜注:“豕韦,国名。东郡白马县东南有韦城。”古国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