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狐山
①即太胡山。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七十里。张衡《南都赋》:“天封大狐,列仙之陬。”《太平御览》卷43引《南阳图经》:“山有大石如狐。”故名。
②一名大猿山。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3随州:大狐山“《晏公类要》:在随县。《南都赋》云,天封、大狐即此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随州“随州城山”条下:“大猿山在州西南四十里。亦名大狐山。《志》以为即张衡《南都赋》所云天封、大狐者。”
古山名。又名大胡山、大湖山、壶山。即今河南省泌阳县东北白云山。沘水源出于此。清时其下清水河出产马。
①即太胡山。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七十里。张衡《南都赋》:“天封大狐,列仙之陬。”《太平御览》卷43引《南阳图经》:“山有大石如狐。”故名。
②一名大猿山。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3随州:大狐山“《晏公类要》:在随县。《南都赋》云,天封、大狐即此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随州“随州城山”条下:“大猿山在州西南四十里。亦名大狐山。《志》以为即张衡《南都赋》所云天封、大狐者。”
古山名。又名大胡山、大湖山、壶山。即今河南省泌阳县东北白云山。沘水源出于此。清时其下清水河出产马。
在今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安顺府》:阿咱砦“在镇宁州南。明洪武十五年,吴复等攻关索岭,别将顾成克阿咱等山寨”。在今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南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,吴复等攻关
即今广东潮阳市西北关埠镇。清同治《广东图说》卷33:潮阳县“门辟司巡检一员驻关埠”。
即朱雀航。在今江苏南京市秦淮河上。又作大桁。即朱雀航。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中华门内。跨秦淮河上。秦淮河上二十四航中,此为最大,故称。为建康城南面门户。
即今安徽萧县西北三十五里杨楼镇。清光绪《萧县志》卷5《河渠志》:“杨家楼后土坝一道,长二十五丈。”
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羊市、大关帝庙附近。北宋太平兴国七年 (982) 移并州治此。古镇名。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。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并州移治于此。
在今湖北松滋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松滋县: 清幽溪 “在县东南四十里。自澧州慈利县之添坪、麻寮二所流经此,分为二支,一至公安县西六十里之孙黄渡入江,一至江陵县之虎渡口入江”。
即今河北霸州市东南六十六里辛章村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6霸州图:东南有辛张。
亦名韦州群牧千户所。明弘治十年(1497)以故韦州置,属宁夏卫。治所在今宁夏同心县东北韦州镇。清为韦州堡。明弘治十年(1497年)置,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东北韦州镇。属宁夏卫。后废。
在今陕西延安市西北。《宋史·石元孙传》:北宋康定元年(1040),“夏人寇延州,元孙与战于三川口,军败见执”。即此。在今陕西省延安市西北。北宋康定元年(1040年),刘平、石元孙为西夏所败,被俘于此。
即过蜀驿。唐宝历二年 (826) 置,在今陕西眉县北。又作过蜀驿。唐宝历二年(826年)置,在今陕西省眉县北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