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鳙水
在今江西婺源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徽州府婺源县:大鳙水“出大鳙山,溉田六十余顷,西北流入斜水。《志》云,大鳙与芙蓉峰水并入绣水。盖斜水合于大鳙矣”。《清一统志·徽州府一》:大鳙水“源出大鳙山。山有二水:东水东流,径开化过兰溪县入浙江;西水西北流,二十里与石耳芙蓉山水会于中平,又西过江湾与武溪会于汪口,又西南与浙源西水会, 曰武口”。
在今江西婺源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徽州府婺源县:大鳙水“出大鳙山,溉田六十余顷,西北流入斜水。《志》云,大鳙与芙蓉峰水并入绣水。盖斜水合于大鳙矣”。《清一统志·徽州府一》:大鳙水“源出大鳙山。山有二水:东水东流,径开化过兰溪县入浙江;西水西北流,二十里与石耳芙蓉山水会于中平,又西过江湾与武溪会于汪口,又西南与浙源西水会, 曰武口”。
西汉元鼎六年 (前111),分桂阳郡置,治所在零陵县 (今广西全州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邵阳市、衡阳县以南,永州市、宁远县以西,武冈市和广西桂林市以东,阳朔县和湖南道县以北地。东汉移治泉陵县 (今湖
即今山东章丘市北刁镇。清光绪《章丘县乡土志》有刁家庄。1946年后称刁镇。
即今山西翼城县东北青城村。1941年7月晋冀鲁豫边区曾在此置青城县。
东晋升平五年(361)置,属广州。治所在安沂县(今广西岑溪县西北)。南齐移郡治夫宁县(今广西藤县东北)。梁于郡置石州。隋开皇十年(590)改为藤州。大业三年(607)复为永平郡,治所在永平县(今广西藤
明置,在今四川荣县西三十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荣县:“又有大坪隘口,成化十二年八月置。”
即今江苏宝应县东北三十二里曹甸镇。民国殷惟龢 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 宝应县 “东北有崔家堡、曹甸二镇,曹甸亦跨淮安县界”。1940年12月,新四军发动曹甸战役,给国民党顽固派以沉重打击。在江苏省宝应县
①在今山西河曲县南六十五里。《寰宇记》卷50:“火山军在岚州火山之下,皇朝平晋后置,控临边境,仍以火山为名。火山在军东四十里。”《辽史·景宗本纪》:辽乾亨元年(979),“太保矧思与宋兵战于火山,败之
即今湖南浏阳市北七十六里社港镇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29载:浏阳县北有“社港市”。
明嘉靖三十六年(1557)置,在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松江府上海县:川沙堡“产盐,商贾辐辏。地名八团镇,有三场盐课司。嘉靖三十六年抚臣赵圻等,奏置川沙堡,筑城周四里,屯设官兵,以备
一作姑默国。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,属西域都护府。都城在南城 (今新疆温宿县东扎木台乡喀什艾日克村古城。一说在今阿克苏市)。东汉延光三年 (124) 属西域长史。唐名跋禄伽国 (一名亟墨国)。西域古国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