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天竺山

天竺山

①在今江西大余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南安府》:天竺山“在大庾县东北六十里,与丫山相对。岩壑延亘,林木茂郁。东有月峰,奇秀特出”。

②在今浙江杭州市西。宋《淳祐临安志》卷8:“既来自天竺,故以名焉。”《宋史·苗傅传》:“(王)渊伏兵天竺”,即此。山分上、中、下天竺,故又称三天竺,各有寺。

③古岛屿名。为印度至中国航道所经。《宋史·外国传·注辇》 载:“三佛齐国又行十八昼夜,度蛮山水口,历天竺山,至宾头狼山。”其说有二:(1)在今新加坡以北奥尔岛;(2)在今越南湄公河口外之昆仑岛。以后说为宜。


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以西、飞来峰南。东晋时印度高僧慧理在山上建天竺寺,山以寺得名。海拔412米。为西湖周围群山中的最高峰。山上有上、中、下三天竺寺,上天竺又名法喜寺,中天竺又称法净寺,下天竺又称法镜寺,分别创建于五代、隋和东晋年间,均为杭州著名佛教寺院。宋曾署曰佛国山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瑞丽设治局

    1932年改勐卯行政区置,直属云南省。治所在今云南瑞丽市西南四十八里弄岛。民国《云南行政纪实》: “境内有瑞丽江,因以命名。” 1952年撤销,改置瑞丽县。1935年由腾冲县析置,治今云南陇川县西北腊

  • 鸿胪馆

    唐置,在今陕西高陵县南十八里。北宋废。唐置,在今陕西省高陵县南。北宋时废。

  • 湘口关

    又名潇湘关。在今湖南永州市西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零陵县: 湘口关 “潇、湘二水合流处也。今为湘口驿”。

  • 榕树湾汛

    在今香港九龙东北榕树凹,隔海与深圳市沙头角相对。清于此置榕树湾汛,有把总驻防。

  • 于家水

    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。《水经·浍水注》:“于家水出于家谷, ……有范壁水出于壁下,并西北流,至翼广城。……二水合而西北流,至浍交入浍。”

  • 月湖山

    在今湖南邵东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宝庆府一》:月湖山“在邵阳县(今邵阳市)东七十里。怪石磷��,嵌空峭异。上有云岩”。唐建云岩寺。

  • 西周封国。在今安徽六安市东北。《大保簋》铭文云: “王伐录于��。 郭沫若 《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》 以为即六。 又见 《录忒卣》、《录伯簋》、 《录簋》 等

  • 石井山

    又作天井山。在今贵州黎平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黎平府:“石井山在府西南四十里。”

  • 浦子口河

    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0江宁府江浦县: 浦子口河 “在县东二十里。源出定山,由浦子口西入江。《志》 云: 浦子口有左右二水环抱萦回,名东西沟”。

  • 圌山

    在今江苏丹徒市东北六十里长江南岸。形势险要,为江防要地。宋置圌山寨于此。《宋史·高宗纪》: 南宋建炎三年 (1129),“谍报金人治舟师,将由海道窥江、浙,遣韩世忠控守圌山、福山”。又同书 《张世杰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