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孝义镇

孝义镇

即今陕西渭南市东北四十里孝义镇。清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渭南县东北有孝义镇。


(1)在山西省文水县中南部。面积38.9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孝义,人口 5030。1949年属文水六区,1953年为孝义乡,1958年改灯塔公社,1961年改孝义公社,1984年改镇。产小麦、棉花等。林、牧、副、渔全面发展。有果品加工等厂。307国道经此。古迹有清市楼、宋梵安寺塔、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。(2)在河南省巩义市中北部、洛河东岸。市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36.3平方千米。人口1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孝义,人口6.5万。汉前称枣园。汉、魏间村人田氏三兄弟,遵父遗言,合财共居。待各成家室,析居之意渐起,堂前一株紫荆树,也欲一分为三。紫荆树忽然枯死,三兄弟树前恸哭,紫荆树遂复活如故,家人亦和好如初。村人感其孝让仁义,改村名为孝义。隋为孝义驿,唐为孝义乡,五代梁为孝义宫。清称孝义镇。1958年建孝义公社,1982年改城关镇。1963年巩县县治迁此。1991年起为巩义市治。1986年复名孝义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豆类、花生等。有钢铁、化工、水泥、化肥、机械、金红石冶炼、制药等厂。陇海铁路、连霍高速公路、310国道经此。古迹有宋永昭陵、永厚陵、三田故里遗址等。(3)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东北部。面积49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孝义镇,人口 6200。镇以驻地名。以“孝廉礼义”之意得名。1949年设孝义乡,1961年改公社,1984年复改乡,1993年设镇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。特产甜椒。有麻袋、农机、棉绒、棉纺、食品加工等厂。有公路通渭大韩公路。(4)在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东南部。面积60平方千米。人口1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张村,人口810。镇以境内孝义湾得名。1949年设孝义乡,1961年设公社,1984年复设乡。1996年与两岔口乡合并设孝义镇。主产玉米、小麦、稻,盛产核桃、花椒、蓖麻。特产“孝义柿饼”。有造纸、纸箱等厂。有公路接312国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巴陵郡

    南朝宋元嘉十六年(439)分长沙郡置,属湘州(后属郢州)。治所在巴陵县(今湖南岳阳市)。梁为巴州治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。大业初改罗州复置巴陵郡。辖境相当今湖南洞庭湖南、北、东沿岸各县市地。唐武德四

  • 枳道

    即轵道,秦汉亭名。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》: 高祖元年 (前206),“沛公至霸上,秦王子婴素车白马,……降枳道旁”。即“轵道”。

  • 正大营

    明万历中置,即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东南正大乡。清移铜仁县丞驻此。乾隆六十年(1795)石柳邓领导苗族人民起义军围此。民国改置县佐。在今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东南。清乾隆六十年(1795年),石柳邓领导苗

  • 腾越县

    亦作藤越县。元至元十一年 (1274) 置,为腾越州治。治所即今云南腾冲县。二十五年(1288) 废。古县名。元至元十一年(1274年)置,治今云南省腾冲县,属腾越州。二十五年废。

  • 关王庙

    在今山西阳泉市西南郊十二里林立村山腰。原为佛寺,额曰“万岁寺”, 至清代佛像已毁,改奉关羽,始称今名。创建年代不详。北宋宣和四年(1122)重建。明、清曾予补修。现存正殿仍为宋代原构。殿内脊板、六椽栿

  • 冽口县

    亦作列口县。西汉置,属乐浪郡。治所在今朝鲜黄海南道西北殷栗。以在冽水入海之口而名。西晋后废。古县名。又作列口县。西汉置,治今朝鲜黄海南道殷栗。属乐浪郡。东汉因之。西晋后废。

  • 鹅鹜池

    一名悬瓠池。俗呼鹅鸭池。在今河南汝南县北二里汝水之西。《新唐书· 李愬传》: 元和十二年 (817),李愬袭蔡州,“夜半至悬瓠城,雪甚,城旁皆鹅鹜池,愬令击之,以乱军声”。即此。

  • 夫犁营

    亦作扶黎营。在今辽宁义县东南。一说在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东南。《后汉书·鲜卑传》:元初二年(115),“辽东鲜卑围无虑县,州郡合兵固保清野,鲜卑无所得。复改扶黎营。杀长史”。

  • 翁源县

    南朝梁承圣末置,属清远郡。治所在今广东翁源县西北横江源头处。《元和志》 卷34: 翁源县“因县界翁水之源为名”。隋属南海郡。唐武德五年(622) 属洭州,贞观元年 (627) 改属韶州。北宋淳化中迁翁

  • 仇山

    在今浙江余杭市西九十六里。宋《咸淳临安志》卷24:仇山“旧有仇山庙,因名”。有磁土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