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宁州

宁州

①西晋泰始七年(271)分益州置,治所在滇池县(今云南晋宁县东北三十二里晋城)。辖境比今云南省稍大,但不包括滇东北。太康三年(282)废入益州,立南夷校尉以护之。太安二年(303)复置,辖境扩大,包有今云南、贵州二省。南朝宋移治味县(今云南曲靖市北十四里三岔)。南齐移治同乐县(今云南陆良县南三里旧城)。西魏改名南宁州。

②十六国前秦置,治所在垫江县(今四川合川市)。《晋书·苻坚载记》:孝武帝宁康元年(373),“姚苌为宁州刺史,领西蛮校尉(镇垫江)”。

③东魏兴和中置,寄治汾州介休城(今山西介休市东南)。后废。

④西魏废帝元年(552)置,治所在帖夷郡(在今四川南坪县东南,白水江东岸)。后废。

⑤西魏废帝三年(554)改豳州置,治所在定安县(今甘肃宁县)。《元和志》卷3:“以抚宁戎狄为名。”隋时辖境相当今甘肃宁县、正宁及陕西彬县、旬邑、长武、永寿等县地。大业初改为北地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为宁州。天宝元年(742)又改名彭原郡,乾元元年(758)复为宁州。辖境南部缩小,大体上不出今甘肃境。元属巩昌路。明属庆阳府。1913年降为宁县。

⑥唐置,为羁縻州,属芳池州都督府。在今甘肃华池县西北境。后废。

⑦唐渤海国置,为安远府治。治所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江东岸伊曼附近。辖境约当今俄罗斯境乌苏里江支流伊曼河下游一带。辽废。

⑧辽统和二十九(1011)置,治所在新安县(今辽宁瓦房店市西北永宁镇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瓦房店市与盖州市之间滨海地。金废。

⑨辽置,属上京道。治所在今内蒙古扎鲁特旗西北民主村古城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上京道头下军州:宁州“本大贺氏勒得山,横帐管宁王放牧地。在豫州东八十里,西南至上京三百五十里”。金废。

⑩元至元十三年(1276)于浪旷置,属临安路。治所在今云南江川县东南六里旧州。至正年间迁治即今云南华宁县。明、清属临安府。1913年改宁县。

(11)元至元二十三年(1286)置,属龙兴路。治所在今江西武宁县北柘林水库库区。大德八年(1304)徙治分宁县(今江西修水县)。明洪武初改为宁县,弘治十六年(1503)复改宁州,属南昌府。清嘉庆六年(1801)改为义宁州。1912年改为义宁县。1914年改为修水县。


(1)西晋泰始七年(271年)析益州置,治滇池县(今云南晋宁县东北晋城镇);一说治味县(今云南曲靖市西北三岔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省大部和贵州省、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地,其后东部扩展至今贵州省大部。南朝齐移治建平郡(今云南陆良县东北)。梁大宝以后废。(2)西魏废帝三年(554年)改豳州置,治定安县(今甘肃宁县)。隋大业二年(606年)复为豳州。旋改为北地郡。唐初复为宁州,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宁县、正宁两县地。北宋属永兴军路。金属庆原路。元属巩昌总帅府。明属庆阳府。万历二十九年(1601年)后不辖县,辖境仅有今宁县地。1913年废州改为宁县。(3)东魏兴和中置,寄治汾州介休城(今山西介休市东南)。后废。(4)渤海国置,治今俄罗斯境内兴凯湖东北伊曼附近。为安远府治。辽废。(5)辽统和二十九年(1011年)置,治新安县(今辽宁瓦房店市西北永宁城)。约1193年后废。(6)辽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西北民主村古城。为上京道头下军州。金废。(7)金天会七年(1129年)升永宁军置,治博野县(今河北蠡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蠡县、博野等县地。天德三年(1151年)改为蠡州。(8)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置,治今云南省华宁县。属临安路。辖境相当今云南省华宁、通海、峨山等县地。明、清属临安府。1913年废州为宁县。(9)元至元二十三年(1286年)置,治武宁县(今属江西),大德八年(1304年)徙治分宁县(今江西修水县)。属龙兴路。辖境相当今江西省修水县地。明洪武初州废,改分宁县为宁县,弘治十六年(1503年)宁县复升为州,不辖县。属南昌府。清嘉庆六年(1801年)改名义宁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文溪江

    在今湖南会同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会同县:“文溪江在县西北二十里。《志》云,源亦出湖耳长官司,流为潭溪,又北至云潭,又北至文溪寨,其下流亦会郎水,入沅江。”

  • 黑河宗

    即喀喇乌苏宗。治所在今西藏那曲县。见“那曲县”。

  • 西女学洞

    在今陕西富平县北。唐杜光庭《东西女学洞记》:“长安富平县北定陵后通关乡,入谷二十余里,有二洞,一名东女学,一名西女学。其东女学崖壁悬绝,洞门在崖面,跻攀不及,夜往往闻读书之声;其西女学约山有路,可到洞

  • 夷陵戍

    当作木陵戍。在今河南新县南。《魏书·元澄传》:景明四年(503),“萧衍将张嚣之寇陷夷陵戍,澄遣辅国将军成兴步骑赴讨,大破之,复夷陵戍”。即此。“夷”,《资治通鉴》作“木”。

  • 死虎亭

    在今安徽寿县东南。《水经·肥水注》:“肥水又北,右合阎涧水,……水积为阳湖。阳湖水自塘西北,经死虎亭南,夹横塘西注。”在今安徽省寿县东南。南朝宋泰始初,豫州司马刘顺率众拒刘勔,赵叔宝以精兵五千送粮死虎

  • 吴江县

    五代吴越天宝二年(909)置,属苏州。治所即今江苏吴江市。宋属平江府。元元贞元年(1295)升为州。明洪武二年(1369)复降为县,属苏州府。民国初属江苏苏常道。1927年直属江苏省。1992年改设吴

  • 二十四湖

    在今安徽青阳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池州府一》:二十四湖“在青阳县东北二十里。夏秋潮涨,汪洋千顷,冬春则涸,连亘平野。旧属大通河泊所”。在今安徽省青阳县东北。夏秋涨潮时湖面可达千顷;冬夏则涸,连亘平野。今

  • 万善场

    即今四川武胜县西万善镇。民国《武胜县志》卷1:万善场在“县西七十里”。

  • 加礼远港

    在今台湾省宜兰县南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台北府:“加礼远港”等“并在宜兰县南,俱入于海。”

  • 逢陵县

    南朝宋置,属济南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西南王村镇之东南。北齐省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4: “逢伯陵,商之诸侯,封于齐,薄姑氏代之,后太公又代之。逢蒙、逢丑父皆其后。或曰: 此即丑父之邑也。”古县名。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