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济桥
在今福建漳平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宁洋县:宁济桥“在县城(今双洋镇)南。万历五年建,长十八丈,寻圯。九年重建”。
在今福建漳平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宁洋县:宁济桥“在县城(今双洋镇)南。万历五年建,长十八丈,寻圯。九年重建”。
唐开元后置羁縻州,属雅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金川县。北宋属雅州。后废。
在今湖南涟源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湘乡县: 湄水 “源出安化县东境龙安山,奔流数里,有石岩当路,水入岩中,伏流六七里,分为三派流出,东入涟水”。
西汉三国时西南少数民族之一。在今四川汉源县大渡河南北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张嶷传》: “汉嘉郡界旄牛夷种类四千余户……嶷厚加赏待,遣还。旄牛由是辄不为患。”
北宋置,属黄冈县。即今湖北黄州市北四十里团风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黄冈县:团风镇“亦曰团风口。滨江要地也。正德中,刘六等倡乱于阳逻驿及团风镇”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在湖北省团风县西南部、长江北岸。县人民
西晋永嘉后以阴平流寓置,属梁州。治所阴平县,寄治苌阳县 (在今四川德阳市西北柏隆镇东北隆兴场)。南朝宋属益州。北周改为南阴平县。
在今陕西志丹县北,接靖边县界。《清一统志·延安府一》:芦关岭“在安塞县西北一百五十里,接靖边县界。延水源出此”。
即今贵州瓮安县西十五里太文乡。《清一统志·平越州》:太温村“有庙曰太温庙”。
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治所在四会县(今广东四会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四会、广宁、怀集等市县地。贞观八年 (634) 改为浈州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置,治四会县(今广东四会市)。贞观八年(634年
在今内蒙古东胜市西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西河郡增山县: “有道西出眩雷塞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61榆林镇: 眩雷塞 “在废增山县西北。汉初为匈奴中地,元封初,西置酒泉,通月氏、大夏,结乌孙,分匈奴西方
传说夏禹都此。战国为韩邑。在今河南禹州市。韩景侯曾移都于此。《史记·韩世家》:景侯九年(前400),“郑围我阳翟”。在今河南省禹州市。相传夏禹都此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裴骃《集解》引徐广曰:“夏居河南,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