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平集
即故安平城。在今河南柘城县西南三十六里安平乡。《水经·阴沟水注》:“水又东径安平县故城北。”即此。
即故安平城。在今河南柘城县西南三十六里安平乡。《水经·阴沟水注》:“水又东径安平县故城北。”即此。
亦作瑶山,又名大瑶山。即今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大瑶山。《清一统志·平乐府》: 大瑶山 “在修仁县南黄峒山后。丛山叠箐,路险难行。宽袤六七十里。修水自此发源。内有六噶、六定、三片、六段等瑶”。
唐置,在今北京市西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幽州:“城内有经略军,又有纳降军,本纳降守捉城,故丁零川也。”
一称六剌滩。在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北四十里陵阳山麓舒溪上,现已没入太平湖。李白《下陵阳溪三门六剌滩》诗:“三门横峻滩,六剌走波澜。石惊虎伏起,水状龙萦盘。何慙七里濑,使我欲垂竿。”
在今浙江杭州市北武林门外。南宋为半道红市。吴自牧《梦粱录》卷13“两赤县市镇”条谓北关门(武林门)外有“半道红市”。
在今山东泗水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2泗水县:玉沟泉在“县西南十一里。西北流入泗水”。
在今江西新干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临江府》:乐门岭隘“在新淦县东南四十五里。路通永丰县界”。在今江西省新干县东南。清属新淦县。路通永丰县界。
一名绿鸭山。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北三十五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4梧州府: 绿鵶山,“州人于此淘取青黄泥,炼成铁,铸为锅”。
又作桑迪、桑提错。在今西藏南部,门隅地区达旺东南八十里处。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,为门隅地区三十二错、定 (错、定是当地的一级行政区划) 之一。1951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。
即武落钟离山。在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北七十八里。《水经注· 夷水》: 夷水 “东径难留城南,城即山也。……东北面又有石室,可容数百人。每乱,民入室避贼,无可攻理,因名难留城也”。
在今湖南衡阳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衡州府衡阳县: “临烝驿在府城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