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良坝
亦作阿娘坝。在今四川康定县西一百三十里瓦泽乡东北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4程站:纳瓦“下山南行,十五里至阿娘坝。土产饶多,地方俨有富庶之象”。清季设安良厅于此。
亦作阿娘坝。在今四川康定县西一百三十里瓦泽乡东北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4程站:纳瓦“下山南行,十五里至阿娘坝。土产饶多,地方俨有富庶之象”。清季设安良厅于此。
元延祐六年(1319)改仁宗潜邸怀孟路置,治所在河内县(今河南沁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修武、武陟二县以西,黄河以北地。明洪武元年(1368)改为怀庆府。元延祐六年(1319年)改怀孟路置,治河内县(今
在今河南宝丰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1宝丰县: 青条岭 “四面分水,其东南曰净肠河,流合滍水。又北为马渡河,又西为绵封河,东北为达老河,俱流合于沙河”。
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南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锡县 “有锡义山,方圆百里,形如城,四面有门,上有石坛,长十余丈,世传列仙所居。今有道士,披发饵术,恒数十人。山高谷深,多生薇蘅草,其草有风不偃,无风独摇”。《新
即今河北饶阳县西南四十里小堤乡。清于此设堡。
即今黑龙江省阿城市。因东濒阿勒楚喀河(即今阿什河)得名。有新、旧两城。旧城在今阿城市南之白城,即金上京会宁府故址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二》:阿勒楚喀城“旧城周二里。……雍正三年,设协领、佐领、防御官兵驻此
在今贵州修文县北阳明洞。《清一统志·贵阳府》: 玩易窝 “明王守仁穴山麓为之,读 《易》于此”。
即玉夺三巴桥。在今西藏拉萨市中心。清《西藏图考》 卷5: 琉璃桥 “在西藏堡外上布达拉山大道”。
①即今福建长乐市东北梅花镇。宋、元设梅花巡司,明改为梅花守御千户所。因濒临梅花江而得名。②即今广东乐昌市西北梅花镇。清设把总驻守。
即大阳关。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老城西北。《晋书·姚泓载记》: 东晋义熙十二年 (416)北伐,晋师至成皋,逼洛阳。后秦姚泓派军援洛阳,又遣姚懿 “南屯陕津为之声援”。即此。即“茅津”。
清康熙四十九年(1710)置,属建昌道。驻盐源县(今四川盐源县东卫城镇)。有游击驻防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