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贤镇
北宋置,属元城县。在今河北大名县境。
北宋置,属元城县。在今河北大名县境。
在今西藏日土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:冈里木孙山“在鲁多克城西北三百八十里,山甚高险, 自遮达布里山绵亘而北,至此为阿里之北界”。“冈里”藏语意为雪山,“木孙”突厥语意为冰。
在今四川松潘县北二百三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3松潘等处军民指挥使司:大分水岭“其山高峻,水分二流”。《清一统志·松潘厅》 “小分水岭”条内引《舆程记》:“有大分水岭……有二派:一东南流为江,一西南流为
明万历四十二年(1614)置,属崖州。在今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南老乐城村。清置巡司于此。
①在今山东枣庄市北六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23兖州府: 高山 “在滕县东六十里。上有赵盾祠遗址”。②在今山东蓬莱市东八十里。明置巡司于此。③在今湖南东安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东安县: 高山在“县
在今河南郾城县东。东汉许慎 《说文解字》 卷6: “郋,汝南 (郡) 邵陵 (县) 里。从邑自声。读若奚。” 著名文字学家许慎为召陵人,曾居此。在今河南省郾城县东。汉属召陵县。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曾居于此
一名龙岗山。即今辽宁清原满族自治县东北三通背岭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玄菟郡高句骊县:“辽山,辽水所出,西南至辽队入大辽水。”古山名。即今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东北三通背岭,为辽水(小辽水)发源地。
唐建,在今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境。《新唐书·南诏传》: 贞元十五年 (799),吐蕃以 “一军自诺济城攻巂州”。又同书 《韦皋传》 载: 贞元十七年 (801),韦皋使巂州将“陈孝阳率蛮苴那时等道西泸攻
明万历中置,在今山西岢岚县东北三井镇。
①战国赵武灵王置,秦时治所在云中县(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古城)。辖境相当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以东、大青山以南、卓资县以西,黄河南岸及长城以北地。西汉辖境缩小。东汉属并州。东汉末废。②北魏置,为朔州治。治
在今山西吉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1吉州: 挂甲山在 “州南二里。相传尉迟恭尝挂甲于此而名”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在山脚石崖上雕造佛像五区,每区二三龛,龛内多为一佛二菩萨,雕凿手法别具一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