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官亭镇

官亭镇

①即今河北巨鹿县北三十里官亭镇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1巨鹿县图: 北有官亭镇。

②在今江苏淮阴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 ·淮安府二》: 官亭镇 “旧名崇河集。明初都金陵,此为山东驿传中道,设爬泥荡铺,建有官亭,故名。……多鱼蒲菱芡之利,后因河决地淤”。

③即今安徽肥西县西北六十里官亭镇。清乾隆时设巡司于此。

④一作官停。即今河南长葛市北官亭乡。民国《长葛县志》 卷2 《镇集》: “官亭集,在县西北十八里。”


(1)在河北省巨鹿县北部。面积69.5平方千米。人口3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官亭,人口 3730。1953年设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86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。有面粉、皮革、修配等厂。冯南、巨宁公路经此。(2)在安徽省肥西县西部偏北。面积77.9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官亭,人口 4020。古为庐州至六安州的驿道,建有亭子供过往官员憩息,故名。1949年设官亭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置镇。1992年焦婆乡并入。主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棉花、花生等。有粮油加工、农机、油毡等厂。为肥西县西部重要集镇。宁西铁路、合叶公路经此,为官界公路起点。(3)在甘肃省宕昌县南部。面积114平方千米。人口 6900。镇人民政府驻官亭村,人口 1300。清代西固县在此迎接官员,取名接官厅,后演变为今名。1954年为官亭、邓桥乡。1958年建官亭公社,1983年改乡,1987年置镇。盛产党参、当归、花椒。官亭林场驻此。岷江上有三国时邓艾父子所建邓艾桥。为县南部农贸集市。212国道经此。(4)在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城南部,临黄河。面积74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官亭,人口 4240。因古为临津渡进入青海的第一站,近世于此设有接官厅,后“厅”讹为“亭”,沿用至今。自汉武帝开河西走廊,打通西域的通道后,即为丝绸之路南道自临洮西行的要冲。历史上曾有东晋高僧法显、南朝宋时的法勇;北魏时的丘惠生及宋云;隋炀帝及唐高僧道宣等,都曾先后取道于此,前往西域或经西藏去印度。西晋为白土县治。十六国南凉为三河郡治。1931年设官亭镇。1949年归第五区。1956年设乡。1958年改公社。1984年复为官亭镇。产春小麦、油菜籽、青稞、豌豆、蚕豆、马铃薯等,盛产蔬菜、瓜果。畜牧业有马、牛、羊。有农副产品加工、运输、饮食服务等业。每年农历七月到九月为“纳顿节”,是土族人民欢庆的歌舞盛会。有临民公路,可通甘肃省。古迹有新石器时代遗址、临津关黄河古渡口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和州

    ①唐武德二年(619)置,治所在安民县(今陕西延川县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延川县东南部地。贞观二年(628)废。②南宋绍兴十二年(1142)改岷州置,治所在今甘肃西和县西南三里。以淮南亦有和州,故加西

  • 卜奎

    亦作卜魁。即齐齐哈尔城,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市旧城区。清西清《黑龙江外记》卷1:“齐齐哈尔,屯名,在今城西南十余里,城所在号卜奎。相传筑城议在齐齐哈尔,既以中隔嫩江不便,改今地,故齐齐哈尔虽以名城,而卜奎

  • 茅镇

    在今湖北洪湖市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沔阳州: 西南有茅镇巡司。

  • 温阳关

    在今湖南慈利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慈利县: 温阳关,“明洪武三年,蛮酋覃垕连构诸洞为乱,命周德兴讨之。至慈利,垕守险以拒。德兴出奇兵,破其数栅,直捣温阳关,拔之。贼遂溃。既而为伪夏所据。六年,命汤

  • 高沟

    即今江苏涟水县西北高沟镇。1944年4月,新四军三师十旅主力和七旅一部,在地方武装、民兵的配合下,连克高沟、杨口及周围据点十四处,歼灭日伪军二千二百余人,毙伤从灌云县新安镇、大伊山等地来援的日军一百四

  • 乌来

    即今台湾省台北县东南乌来乡。原为高山族泰雅人乌来社。“乌来”系番语温泉的音译。乌来温泉为台湾北部著名温泉之一,附近并有瀑布,故为游览胜地。

  • 崛?寺

    唐建, 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北呼延村附近。《清一统志·太原府》: 崛��寺“在府城西北四十里。唐贞元中建,有李克用父子题名刻石”。后改名多福寺。宋末毁于兵火。明洪武间重建。现存

  • 坎素

    即今新疆乌恰县西康素镇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4:疏勒府布鲁特冲巴噶什部辖境中有“坎素”。

  • 石龙冈

    在今广东化州市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67石龙县:石龙冈“在州西南三里。上有石,高六尺,周回六丈,左边有文似龙形,其江即鼎之见也”。石龙县以此名。

  • 铜锣洲

    在今湖南耒阳市北十里骜山水口。《清一统志·衡州府一》: 铜锣洲“周十里。耒水直流,此为之障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