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廉戍
隋开皇四年 (584) 置,属会州。在今四川理县北一百十里上孟乡。唐武德七年 (624) 改为定廉县。
隋开皇四年 (584) 置,属会州。在今四川理县北一百十里上孟乡。唐武德七年 (624) 改为定廉县。
西周封国。在今河南光山县西北。春秋时为楚国所灭。《春秋》: 僖公五年 (前655),“楚子灭弦,弦子奔黄”。杜注: “弦国,在弋阳轪县东南。”古国名。周初封国。子爵,隗姓。在今河南省光山县西北。春秋时
①北周保定四年 (564) 置,治所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北郁山镇。一说今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。不辖郡县,辖境相当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地。建德三年 (574) 改为黔州。②唐贞观八年 (
①一名桥水。在今河南宝丰县南及平顶山市西。《水经·滍水注》:“滍水又左合桥水,水出鲁阳县北恃山,东南径应山北,又南径应城西……谓之应水,又东南流注于滍。”②即今湖南东安县东北芦洪江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
在今湖北襄阳城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襄阳府二》 引《襄阳耆旧传》:“庞德公孙奂,晋太康中去官归乡,居白沙里。”即此。
即今江苏如东县北二十二里苴镇。民国 《如皋县志》 卷1: 苴镇在 “县东一百五十里”。在江苏省如东县东部、掘苴河两岸,临近黄海。面积101平方千米。人口4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苴镇,人口 5200。古为
北宋置,在今浙江平阳县东南鳌江口海滨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5:温州平阳县有“天富盐场”。后徙至今浙江苍南县东芦浦镇、舥艚镇一带。近代废。
当在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境。明金幼孜《北征录》:永乐八年(1410),成祖朱棣亲征鞑靼本雅失里至斡难河(今蒙古国克鲁伦河),其大元帅阿鲁台东奔,“遂止次飞云壑”。
①西汉置,属长沙国。治所在今湖南涟源市东。东汉属长沙郡。三国吴属衡阳郡。南朝宋省入湘乡县。②三国吴置,属宁浦郡。治所在今广西横县东南百里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)改为兴道县。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湖
自上海江湾至三民路。长2.4公里。为沪宁铁路支线。1935年修筑。1944年被拆除。
即今北京门头沟区潭柘峰上之潭柘寺。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二》: 岫云寺 “在宛平县西潭柘山。……晋为嘉福寺,唐为龙泉寺,后更潭柘。本朝康熙二十七年修,赐今额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