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定陵

定陵

①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大峪山下。明十三陵之一,在昭陵北一里。明神宗朱翊钧之陵。主要地面建筑毁于兵火,今仅存明楼与宝城顶。地宫位于明楼正后部,由前、后、左、右、中五个殿组成。整个宫殿顶皆用石起券,呈拱形,券门皆由汉白玉组成。地宫总面积达1195平方米。1956年已开挖,出土大量文物。1959年建为博物馆。

②清文宗咸丰帝奕詝陵。在今河北遵化市西七十里清东陵中裕陵西三里。

③为北魏孝明帝元诩的陵墓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郊西山岭头村南。元诩为宣武帝第二子,延昌四年(515) 即皇帝位。《魏书·肃宗纪》 载: 武泰元年(528) 二月,“癸丑,帝崩于显阳殿,时年十九”。三月 “甲申,上尊谥孝明皇帝。乙酉,葬于定陵,庙号肃宗”。

④唐中宗李显的陵墓。在今陕西富平县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1富平县: “中宗定陵,在县西北十五里龙泉山。”


(1)在北京市昌平区大峪山下。明十三陵之一,为明神宗朱翊钧及其两个皇后的陵寝。万历十二年至十八年(1584—1590)建。地面建筑除明楼、宝顶外仅存遗址。1956—1958年发掘地宫,出土文物 3000 多件,为研究明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。已在地面建陈列室展出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(2)在陕西省富平县城北约13千米之宫里乡凤凰山上。是唐中宗李显的陵墓。为三座东西相连的墨青色石岩组成,正中南面山梁凸出,恰似鸷鸟奋飞,故名凤凰山。山梁正中凿石穴为墓,唐中宗于景龙四年(710年)葬此。并依乾陵制度,凿石雕造各种石刻。原来石刻共约50件,但历经党项、吐蕃焚烧,又遭五代后梁开平二年(908年)温韬盗掘以及附近居民盗取石材凿器,陵园及四门石刻,几被洗劫一空。现南面仅有一石狮、一对石人比较完好,北门东门虽有石狮、石马,但都残破不堪。

定陵地下宫殿


猜你喜欢

  • 栗洲

    即烈洲。在今江苏江宁县西南烈山下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 卷19: 烈洲,“伏滔 《北征赋》 亦谓之栗洲,上有小山,其形似栗,因名之”。

  • 蛮中

    春秋时戎蛮居地。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。《汉书· 地理志》 河南郡新成: “蛮中,故戎蛮子国。” 《续汉书 ·郡国志》 河南尹新城: “有鄤聚古鄤氏,今名蛮中。” 《左传》: 成公六年 (前585),“陆

  • 卢州

    ①南朝梁天监十年(511)置,治所即今湖南泸溪县。以境内卢水为名。不久废。②唐渤海国置,属中京显德府。治所即今吉林安图县(明月镇)。一说在今和龙县东一百三十里船口山城。辖境相当今吉林安图、延吉、和龙等

  • 孟艮府

    明永乐三年 (1405) 置孟艮御夷府,属云南都司,后属云南布政司。治所在孟掯 (又作木肯寨,即今缅甸掸邦的景栋)。后废。明永乐三年(1405年)置,治今缅甸掸邦景栋。辖境相当今缅甸东北部与中国云南、

  • 崇山

    ①在今河北涉县东南三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28彰德府: 崇山,“金升涉县为崇州,以此山名。山头青翠,形如螺髻,又名青头山”。②在今山西襄汾县东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1襄陵县: 崇山 “一名卧龙山。顶

  • 青山关

    即青山口关。在今河北迁西县东北七十里青山口。即“青山口(2)”。

  • 钱澳

    在今广东潮阳市南海门镇南海中。港口有礁石甚险阻,澳内海船可以寄碇。或以为即浅湾,宋少帝驻跸处。清设钱澳炮台。

  • 邛广都河

    即今四川西昌市东南邛海及邛海河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邛都县,刘昭注:《南中志》曰:县东南数里有水名邛广都河,从广二十里,深百余丈”。

  • 萯阳宫

    一作倍阳宫。秦惠文王时建,在今陕西户县西南二十三里。《汉书·宣帝纪》: 甘露二年 (前52),“冬十二月,行幸萯阳宫,属玉观”。又 《东方朔传》: 武帝微行数出,“长杨、五柞、倍阳、宣曲尤幸”。颜师古

  • 游 (遊) 春亭

    又名西溪亭。在今陕西华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同州府》: 游春亭 “在华州 (今华县) 西南五里西溪上。一名西溪亭。唐杜甫诗: ‘郑县亭子涧之滨’,即此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