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庆县
1913年改邵阳县置,属湖南湘江道。治所即今湖南邵阳市。1922年直属湖南省。1926年复改邵阳县。
旧县名。原宝庆府附郭首县邵阳县,1912年裁县留府,1913年裁府改邵阳县。旋又易名宝庆县,采用旧府名。治今湖南省邵阳市。1926年复名邵阳县。
1913年改邵阳县置,属湖南湘江道。治所即今湖南邵阳市。1922年直属湖南省。1926年复改邵阳县。
旧县名。原宝庆府附郭首县邵阳县,1912年裁县留府,1913年裁府改邵阳县。旋又易名宝庆县,采用旧府名。治今湖南省邵阳市。1926年复名邵阳县。
亦名黄鹤矶。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蛇山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江水 “历黄鹄矶西而南矣”。清杨守敬 《水经注疏》: “ 《御览》 六十九引 《荆州记》,江夏郡城西临江,有黄鹄矶。” 《明史· 地理志》 江
在今广东番禺市 (市桥镇) 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57广州南海县: “荔枝洲,上有荔枝,冬夏不凋。” 《舆地纪胜》 卷89广州: 荔枝洲 “在南海东四十五里,周回五十里。(南汉) 刘氏创昌华苑于上”。
五代时契丹改妫州置,治所在怀来县(今河北怀来县东南旧怀来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怀来县地。金废。契丹会同元年(938年)改妫州置,治怀来县(今属河北)。属西京道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怀来县、北京市延庆县部分地区
在今台湾省台南县南。清康熙间蒋毓英《台湾府志》卷2:大武笼山“在马鞍山西北。尤高耸”。乾隆间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作“大武垅山”。山下有大武垅社,山因社名。
南朝陈置,属汉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北黄陂县西南。隋废。
①商周至春秋时小国。偃姓。在今安徽巢湖市东北。《书序》: “巢伯来朝,芮伯作 《旅巢命》。” 《春秋》: 文公十二年 (前615),“夏,楚人围巢”。又,昭公二十四年 (前609),“冬,吴灭巢”。一
①西汉置,属南郡。治所在今湖北监利县北周家咀关西三里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)废。后复置。北周废。②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南安县置,属岳州。治所在今湖南华容县东二里赵家湖侧。大业初属巴陵郡,十年(61
南宋改迁隆镇置,属邕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宁明县东那堪乡迁隆村。元属思明路。明洪武初降为迁隆峒。南宋以迁隆镇改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东迁隆峒。明初降为迁隆峒。
在今河北滦平县西南,为出古北口第一大岭。《清一统志·承德府二》: 青石梁 “与黄土梁形势相连,自两间房至常山峪,群峰绵亘,青石梁最峭拔,高出诸山之上”。
西汉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在今江苏灌云县东南二十里。东汉属广陵郡。西晋废。东魏武定七年(549) 复置,属海西郡。北齐又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江苏省灌南县东南,属东海郡。西晋废。东魏武定七年(549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