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应寺
在唐长安城道政坊,今陕西西安市内。宋敏求 《长安志》 卷9: 宝应寺 “ 《代宗实录》 与 《会要》 曰: ‘本王缙宅。缙为相,溺于释教,妻李氏,实妾也。大历四年,以疾请舍宅为寺。代宗嘉之,赐以题号。’”寺内有韩斡等人绘画。
在唐长安城道政坊,今陕西西安市内。宋敏求 《长安志》 卷9: 宝应寺 “ 《代宗实录》 与 《会要》 曰: ‘本王缙宅。缙为相,溺于释教,妻李氏,实妾也。大历四年,以疾请舍宅为寺。代宗嘉之,赐以题号。’”寺内有韩斡等人绘画。
即今陕西靖边县东南青阳岔镇。1934—1935年西北革命根据地置赤延县治此。
即金渊郡。治所在金泉县 (今四川金堂县东南同兴场)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金泉县: “西魏置县及金泉郡。后周废郡。”
①古地区名。泛指黄河以西之地。春秋战国时指今山西、陕西两省黄河南段之西。汉、唐时指今甘肃、青海两省黄河以西,即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。北朝又指今山西吕梁山以西的黄河东西两岸。《尔雅·释地》: “河西曰雝州
即赛音诺颜部中前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前杭爱省阿尔拜赫雷东。
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改嵩州置,治所在武陵县 (今湖南常德市)。大业初改武陵郡。唐初复为朗州。天宝初又改为武陵郡,乾元初复为朗州。辖境相当今湖南常德市及汉寿、桃源县地。北宋大中祥符五年 (1012
西汉置,属武陵郡。治所在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东南。《水经·沅水注》:“县对无水,因以氏县。”东汉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湖南省芷江县东北。以在无水之阳得名。属武陵郡。东汉废。
①西汉置,属汝南郡。治所即今河南息县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新息县注引孟康曰: “故息国,其后徙东,故加新云。” 魏晋为汝南郡治。南朝宋分置南北二县: 南新息县治所即原新息县,先后为汝南郡、西豫州、淮州治
即今台湾省桃园县。清设桃仔园,有把总驻守。据 《台湾通志》 称: “桃园原名桃仔园,因乾隆初年,境内开发初期,移民遍植桃花,缤纷馥郁,遂以桃仔园为名。” 1950年置桃园县。又作虎茅庄、桃子园。即今台
在今广东开平市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肇庆府》:百足山“在开平县(旧治在今市西北苍城镇)西南三十里。下有二山如龟,西接蚬冈”。
在今河南新密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7密县:云珑山“在县北三十里。 一名侵云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