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方山
一名宝胜山。又名资胜山。在今湖南武冈县东南二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62武冈军: 宝方山 “在济川门外。有岩洞八所,一栖真,二上屏,三太保,四朝阳,五迎阳,六芙蓉,七隐仙,八花乳,龙甲、神像皆滴乳所成”。
一名宝胜山。又名资胜山。在今湖南武冈县东南二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62武冈军: 宝方山 “在济川门外。有岩洞八所,一栖真,二上屏,三太保,四朝阳,五迎阳,六芙蓉,七隐仙,八花乳,龙甲、神像皆滴乳所成”。
元置,属天全招讨司。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东北麦崩乡。《元史·世祖纪》: 至元十七年(1280),“敕东西川发蒙古、汉军戍鱼通、黎、雅”。即此。后废。
在今湖南宜章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宜章县“白沙镇”条下:“又县北为召募堡,本宋之永戍寨。明成化八年,设守御千户所,调茶陵卫官兵守御。堡寻废。所移置于县城东。”
即淮源庙。在今河南桐柏县城关镇东关。《元和志》 卷21桐柏县: “淮渎庙,在县西六十里桐柏山东北。”
在今湖北当阳市东南麦城。《水经·漳水注》:“漳水又南径当阳县,又南径麦城东。王仲宣登其东南隅,临漳水而赋之。”一说在当阳县城(今当阳市)。《文选》卷20王仲宣《登楼赋》注引盛弘之《荆州记》谓为当阳城楼
①三国吴末置,属九真郡。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农贡附近。隋废。唐武德五年 (622) 复置,属山州。贞观八年 (634) 废。②南朝宋置,属郁林郡。治所当在今广西桂平、武宣、象州、来宾等县一带。南齐以后废
明代台湾有小东岛之名。嘉靖年间曾出使日本的郑若曾撰写的《日本一鉴·桴海图经》 内载《万里长歌》云: “或自梅花东山麓,鸡笼上开钓鱼目。”原注云:“梅花,所名,约去永宁八十里。 自所东山外,用乙辰缝针,
在今河南信阳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信阳州: 明河 “在州北九十里。源出天目山,东流入淮。亦曰明港河”。
即彭模。亦名彭亡、平无。在今四川彭山县东北江口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义熙九年(413),朱龄石率大军伐蜀谯纵,“龄石至平模,去成都二百里,纵遣秦州刺史侯晖、尚书仆射谯诜帅众万余屯平模,夹岸筑城以拒之”
即今山东金乡县西南三十五里鸡黍镇。《清一统志·济宁州》:鸡黍城,“《县志》:汉功曹范式故宅也,基址尚存。式与汝南张劭有鸡黍之约,故名”。
在今广西靖西县西南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镇安府》: 鹅泉水 “在归顺州 (今靖西县) 西十五里。源出平地,相传昔有神鹅,搅田间沟洫成潭,深十余丈,阔数倍之。泝流成川。上有小山,林木蓊蔚,极为幽胜。其水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