富林县
唐武德四年 (621) 分铜陵县置,属勤州。治所在今广东云浮市西南富林镇。次年属春州。后废。开元十八年 (730) 复置,为勤州治,天宝初为云浮郡治,乾元初复为勤州治。后州治移至铜陵县,富林县属勤州。北宋开宝六年 (973) 废入铜陵县。
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析铜陵置,治今广东省云浮市西南,属勤州。五年州废,属春州。后县废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置。北宋开宝六年(973年)废。
唐武德四年 (621) 分铜陵县置,属勤州。治所在今广东云浮市西南富林镇。次年属春州。后废。开元十八年 (730) 复置,为勤州治,天宝初为云浮郡治,乾元初复为勤州治。后州治移至铜陵县,富林县属勤州。北宋开宝六年 (973) 废入铜陵县。
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析铜陵置,治今广东省云浮市西南,属勤州。五年州废,属春州。后县废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置。北宋开宝六年(973年)废。
1932年置,即今浙江海盐县西南三十四里通元镇。镇以寺得名。明天启 《海盐县图经》卷3: 法喜寺 “旧名通元寺,吴大帝孙权夫人舍宅置”。在浙江省海盐县西南部。面积40.4平方千米。人口2.6万。镇人民
1931年11月湘赣革命根据地由吉安、吉水两县析置,驻水南圩(今江西吉水县东南水南镇)。为纪念红军第三军军长黄公略而命名。后迁吉安县富田区陂下村(今江西吉安市南陂下)。1934年10月废。旧县名。中央
即今四川西充县西北青狮镇。清光绪 《西充县志》 卷2: 青狮场在 “治北四十里”。
在今江西上饶市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广信府上饶县:回车馆“在城西南隅。宋皇祐二年,晋陵张衡为郡守,作驿曰饶阳,宅曰回车,后合为饶阳驿。元至正二十四年徙于县西,改名葛阳驿。明朝洪武十四年迁于今所。《志》云
即今新疆洛浦县西玉龙喀什镇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4:“《西域图志》,和阗所属回庄……曰玉珑哈什城,东南三十里。在玉珑哈什郭勒环抱之内。民物繁庶,无城垣,居六城之一 。”
在今湖北荆门市东南后港镇西南十二里黄歇村。黄歇 (?—前238),郢人。战国时楚国贵族。顷襄王时任左徒,考烈王时任令尹,封给淮北十二县。考烈王十五年 (前248) 改封于吴 (今江苏苏州),号春申君。
即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南高崖口乡妙峰山北麓之狼儿峪。清光绪 《顺天府志》 卷28昌平州: 高崖口 “五十五里狼儿峪”。
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 ·绛州》: 胡村堡 “在垣曲县 (治古城镇) 东十里。……明嘉靖中筑”。
①在今山东肥城市北。《清一统志·泰安府二》:大石关“在肥城县北十里。旧置巡司”。②明置,在今贵州黄平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镇远府》:大石关“在黄平州北”。在今山东省肥城市北。清为泰安府关隘,初期曾设巡检司
即今湖南长沙市南八里金盆岭街道办事处。为城南第一要隘。清时有防营驻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