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梅关岭
又名小梅岭。在今江西大余县境内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南安府大庾县:小梅关岭“有二,一在府北一里,与梅关相对;一在府西南十五里,较梅岭差平小。《志》云,小梅关,相传唐开元以前入粤之路, 由此渡章水滩,故名”。
又名小梅岭。在今江西大余县境内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南安府大庾县:小梅关岭“有二,一在府北一里,与梅关相对;一在府西南十五里,较梅岭差平小。《志》云,小梅关,相传唐开元以前入粤之路, 由此渡章水滩,故名”。
①古称龙舒水。即今安徽舒城、庐江二县之杭埠河。发源于大别山东麓岳西县境内主簿原,东北流经舒城、庐江二县入巢湖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舒城县: 南溪 “在县城南。发源于县西百五十里之孤井,东南流经七门堰入
①隋开皇中改庐陵郡置,治所在庐陵县(今江西吉水县北)。大业初复为庐陵郡。唐武德五年(622)改为吉州。永淳元年(682)与县治庐陵县同徙治今江西吉安市。天宝元年(742)改为庐陵郡,乾元元年(758)
北魏置,为左乡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南。西魏改为安山县。
即今山东昌邑县东北二十四里东冢乡。清乾隆《昌邑县志》卷2有东冢集。
在今湖南常德市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武陵县:“北有永泰渠,光宅中,刺史胡处立开,通漕,且为火备。”在今湖南省常德市北。唐光宅中,刺史胡处立所开,以通漕运。开元十七年(729年),刺史李琎于今县西北增修
北宋置,属安化县。即今甘肃华池县治。元废。
①古地区名。春秋晋地,战国时先后属卫、赵,相当今太行山以东的河北南部、河南北部地区。《左传》:昭公二十二年(前520),“荀吴略东阳”;《史记·赵世家》:赵惠文王十八年(前281),“秦拔我石城,王再
清光绪二年(1876)升凤凰城巡司置,属奉天省。治所即今辽宁凤城市。辖境相当今辽宁凤城市及宽甸满族自治县地。1913年改为凤凰县,次年改为凤城县。(1)本明五寨、筸子坪两长官司,清康熙四十三年(170
即牵。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浚县北。《公羊传》作“坚”。古邑名。又作牵。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省浚县北。《公羊传》定公十四年(前496年):“公会齐侯、卫侯于坚”,即此。参见“牵”。
①即今河北阜城县东二十里古城镇。西汉为阜城县治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99阜城县图:东有古城。②即今福建长汀县西古城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赣州府瑞金县:古城镇,“《舆程记》:县东南水行四十里之古城。又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