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盘龙山
在今四川南部县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南部县:小盘龙山“似阆之盘龙而小。其相近者曰龙灵山, 面嘉陵, 背西江, 山势如龙,因名”。
在今四川南部县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南部县:小盘龙山“似阆之盘龙而小。其相近者曰龙灵山, 面嘉陵, 背西江, 山势如龙,因名”。
即今陕西镇巴县南九十里渔渡镇。《清一统志·汉中府二》: 渔渡坝巡司 “四面崇山,中开田坝,接四川通江县界。明隆庆中,移本府通判驻此。崇祯中改设守备”。清置巡司于此。即今陕西省镇巴县南渔渡镇。明隆庆年间
自天津东南新河至塘沽。长5.2公里。为北宁铁路支线。1943年北宁路新河、北塘间改线,使新河至北塘段成为支线。
唐贞观四年(630)置,属羁縻盖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。后废。
即今福建沙县东沙溪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33南剑州《景物下》:太史溪“在沙县七峰之下,丞相李纲初以太史谪官于此”,故名。
俗名石鸡山。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南。《晋书·张轨传》:轨“隐于宜阳女几山”。即此。古山名。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南。西晋张轨少时曾隐居于此。
即今河北新乐市西偏北十二里北青同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0新乐县图:西南有北青同集。
即今黑龙江省五常市东牤牛河。源出市东南摩琳山,西北流入拉林河。《金史·世纪》: “腊醅麻产侵掠野居女直,略来流水牧马。……世祖复伐之,腊醅等绐降,乃旅。腊醅得姑里甸兵百十有七人,据暮稜水守险。” 清称
即今红河在云南南涧彝族自治县境一段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6定边县: 定边河 “在县南。其上流一自大理府赵州流入,即礼社江也; 一自蒙化府罗邱场流入,即阳江也。合流经县之利木村,五六月间涨水汹涌,人不敢
又名清水河。本古清夷水。在今北京市延庆县境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妫州有妫水,源出城中。”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延庆州:“东北有妫川,俗名清水河,下流注于桑干河。”
周时为秦汧邑,襄公二年(前776)建都于此。春秋时秦宁公二年(前714)徙都平阳后置为县,治所在今陕西陇县东南三里。秦属内史。汉属右扶风。西晋属扶风郡。北魏改名汧阴县。古县名。秦置(一说西汉置),治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