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董墟
明为小董村。即今广西钦州市北七十五里小董镇。明洪武五年(1372)置沿海巡司于此。
明为小董村。即今广西钦州市北七十五里小董镇。明洪武五年(1372)置沿海巡司于此。
即今山东莱州市东北东周廷。道通招远。民国《四续掖县志》卷1作东周廷村, 为周廷乡驻地。
①即于延水。今河北西北境之洋河。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: 梁渠之山 “修水出焉,而东流注于雁门”。 《水经·㶟水注》: “雁门水又东径大宁郡北,有修水注之,即 《山海经》 所谓修水东流注于雁
在今广东雷州市城西三里白沙镇白院村。为纪念 “雷祖” 陈文玉而建。陈文玉 (570—638),海康白院村人。陈是百越俚人 (今黎族),唐贞观年间雷州首任刺史。修筑城池,精察吏治,安抚峒落,泽及雷州。后
在今福建松溪县东北六十里。明嘉靖 《建宁府志》 卷3 《山川》 松溪县: 鸾峰山 “在永和里。山势峻拔,南接龙泉,北连南浦,延袤二百余里。故老相传有仙人乘白鸾翔游其间,故名。……东有龙井,祷雨即应”。
隋大业三年(607)改荡州置,治所在比景县(今越南平治天省宋河下游高牢下村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广平省、广治省部分地。后废。
亦名圣水阁、玉液泉。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纯阳殿与中峰寺之间。清道光 《峨眉山志》 卷3: 圣水阁 “在大峨石后,高僧化机隐此。明巡抚安庆吴用先筑此居之”。明称神水庙,以阁前玉液泉而名。清改今名。
在今陕西南郑县南。《诗经·大雅·旱麓》 “瞻彼旱麓”。毛传:“旱, 山名。”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汉中郡南郑县:“旱山,池水所出, 东北入海。”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汉水右合池水,水出旱山”,即此。 《寰宇
清乾隆八年 (1743) 改呼伦贝尔统领为副都统衔总管,光绪六年 (1880) 改为副都统,属黑龙江将军。治所即今内蒙古海拉尔市。光绪三十四年 (1908) 裁副都统,改置呼伦直隶厅。
在今河北涞水县西北,流径紫石口。为拒马河支流。《水经· 巨马水注》: 紫石溪水 “又径圣人城东,又东南,右会檐车水。水出檐车硎,东南流径圣人城南,南流注紫石水。又南注于涞水”。
清初设施溪漾头关,后置漾头长官司。即今贵州铜仁市东漾头镇。“漾头” 系苗语音译,意为汉人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