岩石营
在今广东三水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广州府三水县: 岩石营 “在县北六十五里”。
在今广东三水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广州府三水县: 岩石营 “在县北六十五里”。
明洪武二十八年 (1395) 改奉议州置,属广西都司。治所在奉议州 (今广西田阳县西南)。正统十一年 (1446) 徙治贵县 (今广西贵港市)。清废。明洪武二十八年(1395年)改奉议州置,治今广西壮
①亦作峨嵋山。在今安徽和县城内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9和州: 蛾眉山 “在州治西北。城跨山脊”。②在今浙江余姚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余姚县: 蛾眉山 “在县西四十里。山高二百余丈,周七十里,唐天宝六
亦名永谷水。即今四川云阳县东南长滩河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江水又径鱼复县之故陵,旧郡治故陵溪西二里故陵村,溪即永谷也。”
唐建,属黎州。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北三交乡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黎州有三碉城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3黎州安抚司:三交城“在飞越山下。唐时所筑。旧名三碉,后讹为三交”。
北宋置,属乐至县。在今四川乐至县南四十里石湍镇。在四川省乐至县境南部。面积67平方千米。人口4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石湍,人口 1500。五代后期设市,宋代置镇。因河道绕石壁,水流湍急而得名。1949年
即宣武城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幕府山侧。《宋书· 范晔传》: 元嘉二十二年 (445),衡阳王义季为南兖州刺史,“上于武帐冈祖道”。即此。宋 《景定建康志》 卷17 “武帐冈” 条引 《宫苑记》:
北宋崇宁五年 (1106) 置,治所在武冈县(今湖南武冈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武冈、新宁、绥宁、洞口诸市县及城步苗族自治县、通道侗族自治县地。元至元十四年 (1277) 升为武冈路。北宋崇宁五年(110
在今北京市房山区北二十里,河北镇东南大石河东岸。明于此置巡司。
即蒙古土谢图汗部右翼右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前杭爱省巴彦温都尔西南。
元至顺二年(1331)改怀德府置,属四川南道宣慰司。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东南。至正中升为军民宣慰司。明初改为军民宣抚司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