岭山郡
南朝梁置,属龙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横县西一百里郁江南岸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平陈后改为岭县。
南朝梁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西郁江南岸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西、南宁市东南一带。属定州。后属南定州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降为岭县。
南朝梁置,属龙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横县西一百里郁江南岸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平陈后改为岭县。
南朝梁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西郁江南岸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西、南宁市东南一带。属定州。后属南定州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降为岭县。
南朝陈改扶阳县置,属邵陵郡。治所在今湖南新宁县东二里金城故城。隋省入邵阳县。
在今陕西西安市南新风公园内。始建于晋泰始至泰康年间。隋开皇间印度僧人那连提黎耶舍、阇那崛多、达摩笈多先后来长安传授密宗住此。唐时为长安城内佛经三大译场之一。后屡经重修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7:“大兴善寺
明洪武五年(1372)置,属山东都司。在今山东聊城市城东偏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4东昌府:平山卫,“《志》云,城中有二阜,谓之平山。明初建卫于此, 因名”。明洪武五年(1372年)置,因城中有平山,故名。
在今台湾省澎湖县东南。清蒋毓英《台湾府志》卷3:东吉屿“周围里余”。
在今河南林州市东南临淇镇。东魏曾置临淇县。民国初设县佐驻此。在河南省林州市南部、淇河北岸。面积185平方千米。人口8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临淇,人口8390。东魏为临淇县治,因濒临淇水得名。后废县,仍名
即鲁工拉山。今西藏嘉黎县东鲁贡拉。清 《西藏图考》 卷3: 鲁贡喇山 “一作鲁工喇山”。藏语 “鲁” 谓西,“贡拉” 谓雪山。鲁贡拉即西雪山。
即今河南虞城县南三十六里站集乡。《清一统志·归德府》:石榴堌驿“在虞城县南六十里”。清置驿于此。民国时属商丘县,设县佐驻此。
北宋太平兴国六年 (981) 改清苑县置,为保州治。治所即今河北保定市。金大定十六年(1176) 复名清苑县。古县名。北宋太平兴国六年(981年)改清苑县置,治今河北省保定市,为保州治。金大定十六年(
自广西龙州县至镇南关(今友谊关)。全长75公里。清光绪二十四年(1898)由法国出资建造,二十九年(1903)竣工。修湘桂线时,因为此路弯度太大,被废。
古名温水。又名热水池。在今四川西昌市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73四川行都司: 热水池 “在都司北七十里。四时常热,流入溪河,合泸水,接金沙江”。《清一统志·宁远府一》: 热水 “源出热水塘,西流入安宁河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