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安场
五代南唐保大九年 (951) 置,属建阳县。即今福建武夷山市 (崇城镇)。北宋淳化五年 (994)升为崇安县。
五代南唐保大九年(951年)置,即今福建省武夷山市驻地崇城镇。属建阳县。北宋淳化五年(994年)升为崇安县。
五代南唐保大九年 (951) 置,属建阳县。即今福建武夷山市 (崇城镇)。北宋淳化五年 (994)升为崇安县。
五代南唐保大九年(951年)置,即今福建省武夷山市驻地崇城镇。属建阳县。北宋淳化五年(994年)升为崇安县。
即硕般多。今西藏洛隆县西硕般多。清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3作 “硕板多”。
在今广东汕尾市东遮浪镇东北。为突出海中之一角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海丰县图有白沙角。
①1928年分长安县城区及近郊置,属陕西省。治所即今陕西省西安市。1930年撤销。1943年复置,1947年升为院辖市。1949年5月20日解放后,直隶中央。1950年1月为西北行政区驻地。2月陕西人
①在今江西武宁县东北七十里,枕鲁溪上。有石佛洞,传为刘真人修道处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26隆兴府: 鲁溪洞 “幽邃嵌空,有楼台宫阙之状。峭壁环奇,龛像交列,有真仙古佛之容仪,虽绝世工巧追琢不能及”。②在今
在今山东莱芜市东南五十里。《水经·汶水注》: “汶出牟县西南阜下,俗谓之胡卢堆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31称为葫芦关山,“山形险隘”。《清一统志·泰安府一》: 葫芦山,“ 《府志》: 形如葫芦,其势险隘
即今安徽无为县西南三十五里长江滨之刘渡镇。清乾隆《无为州志》卷4《津梁》:刘家渡“在城南四十里”。
唐开元十七年(729)置羁縻州,属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甘洛等县境。北宋以后废。
即今内蒙古辽河上游南支流老哈河。《隋书·契丹传》:“部落渐众,遂北徙逐水草,当辽西正北二百里,依托纥臣水而居。”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作吐护真河。
一名小章村。在今河北辛集市北四十四里。《清一统志·保定府二》:生章村“在束鹿县,有县丞驻此”。
即今福建南安市南莲河。明洪武初置巡司于此。二十年(1387)废。地滨海,产海盐,清置莲河场,设盐课大使。民国初裁场官,归莲河盐釐局管辖。古水名。即今福建省南安县南莲河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于此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