崤郡
北周明帝二年 (558) 改恒农郡置,为陕州治。治所在陕县 (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陕县老城)。隋开皇初废。
北周武帝改弘农郡置,治陕县(今河南三门峡市)。辖境约当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和陕县地。属陕州。隋开皇初废。
北周明帝二年 (558) 改恒农郡置,为陕州治。治所在陕县 (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陕县老城)。隋开皇初废。
北周武帝改弘农郡置,治陕县(今河南三门峡市)。辖境约当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和陕县地。属陕州。隋开皇初废。
即今河北肃宁县东南二十四里梁家村镇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47肃宁县图: 东南有梁家村。
在今江苏扬州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扬州府二》: 钞关 “在江都县南门外。为水陆要冲。有关差驻扎”。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鄜州置,治所在洛交县(今陕西富县)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鄜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以鄜州改置,治洛交县(今陕西富县)。辖境同鄜州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鄜州。
即今青海刚察县东哈尔盖河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青海: “哈尔济河,源出青海北岸哈尔济山,东南流入青海。”
蒙古至元七年(1270)置,属脱思麻路。治所在今甘肃礼县东四十里。明洪武四年(1371)改为礼店千户所。
在今云南曲靖市西里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4曲靖军民府: 胜峰山 “在府城西。嶙峋耸拔,高出群峰。《志》 云,山脉来自金马,为群山长。旧名妙高山,明初颍川侯 (傅友德)、西平侯 (沐英) 与元平章达里
北京内城西北门。明、清京师西墙北门。区片名。在北京市西城区北部。泛指西直门内、外大街与西直门南大街、德胜门西大街交会处附近地区。以片内原有西直门得名。西直门系北京城西垣北门。元代称和义门,明洪武元年(
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四》:陈友谅口“在昌平州西北四十里锥石口南。其西亦接居庸关,其东为雁门口,又东为石城谷水口。有堡,为州境第三道边城”。
在今四川盐边县西北健康镇。清属盐源县,嘉庆二十二年(1817)置巡司于此。宣统元年(1909)改置盐边厅。即今四川省盐边县。清嘉庆二十二年(1817年)置巡检司于此。宣统元年(1909年)升为盐边厅。
唐五代方镇名。唐光启元年(885)以河中节度使号为护国军,治所在河中府(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三川河以南、太岳山及析城山以西地区,河南卢氏、栾川、灵宝等县,陕西大荔、韩城、合阳、白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