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陕省
1933年2月,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根据地置,省会在巴中县(今四川巴中市)。最盛时辖境,北至陕西镇巴、西乡、宁强,南至四川营山、渠县三汇场,东至城口,西至嘉陵江。1935年4月红军长征后撤销。
1933年2月,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根据地置,省会在巴中县(今四川巴中市)。最盛时辖境,北至陕西镇巴、西乡、宁强,南至四川营山、渠县三汇场,东至城口,西至嘉陵江。1935年4月红军长征后撤销。
西汉元鼎六年(前111)置,属越巂郡。治所在今云南元谋县北八十二里,金沙江北姜驿。东汉改三缝县。古县名。西汉元鼎六年(前111年)置,治今云南省元谋县北。属越嶲郡。东汉改名三缝县。
在今湖南安乡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安乡县“澧江”条下:“《志》云, 县西七十里澧江上有马波渡,相传马援征五溪蛮,渡兵于此。”
①唐渤海国置,属椒州。治所在今朝鲜咸镜南道永兴西北城里。辽徙废。②辽置,为耀州治。治所在今辽宁大石桥市西北岳州城。金废。古县名。(1)渤海国置,治今朝鲜永兴西北。属南海府。辽废。(2)辽置,治今辽宁省
即今安徽芜湖市北临江之弋矶山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15太平府: 驿山 “在芜湖县北八里,临大江。南唐时设馆驿,列市肆于此,故名”。
即今河南郑州市西北索须河。上游为须河、索河。索河出荥阳县南,北流至荥泽县 (今郑州市西北古荥镇) 南,与源自荥阳县东南之须河相会,是为须索河。又东会京河,东流为贾鲁河。
在今河北保定市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68清苑县: 柏陵城,“孝武帝封赵敬肃王子终古为柏陵侯。废城在今县 (按: 今保定市) 南”。
在今陕西白河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兴安府一》:白石河“源出县南一百二十里南竹山,东北流去县一里入汉。亦名大白石水。又小白石河,在县东南九十里。源出申公岭,北流入白石河”。白河县以此名。
一名绿鸭山。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北三十五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4梧州府: 绿鵶山,“州人于此淘取青黄泥,炼成铁,铸为锅”。
在今贵州长顺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金筑安抚司:百连山在“(麻响长官)司北二里”。
在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中部。创建于明万历八年 (1580)。《清一统志·宁波府一》: 法雨寺 “在定海县补陀山。明建,初名海潮寺,本朝康熙二十八年重建,赐今额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