帽儿山
①在今吉林延吉市西南。西与马鞍山相接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9: 帽儿山在 “ (珲春)城西北二百五里,高五十六丈”。
②即今吉林临江市。清光绪二十八年 (1902) 置临江县于此。民国徐曦 《东三省纪略》 卷2: “临江县,县治土名帽儿山,当鸭绿江之北岸。”
③即今黑龙江省尚志市西北帽儿山镇。清光绪 《吉林全省地舆图》: 长寿县西北有帽尔山。民国徐曦 《东三省纪略》 卷8: 东清铁路有帽儿山站。
①在今吉林延吉市西南。西与马鞍山相接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9: 帽儿山在 “ (珲春)城西北二百五里,高五十六丈”。
②即今吉林临江市。清光绪二十八年 (1902) 置临江县于此。民国徐曦 《东三省纪略》 卷2: “临江县,县治土名帽儿山,当鸭绿江之北岸。”
③即今黑龙江省尚志市西北帽儿山镇。清光绪 《吉林全省地舆图》: 长寿县西北有帽尔山。民国徐曦 《东三省纪略》 卷8: 东清铁路有帽儿山站。
明洪武五年 (1372) 改静江府置,后为广西布政使司治。治所在临桂县 (今广西桂林市)。清为广西省会。辖境相当今广西东北部永福、阳朔以北地区。1913年废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改静江路为府,五年
清雍正二年 (1724) 析上海县置,属松江府。治所即今上海市南汇县。民国初属江苏沪海道。1927年直属江苏省。1958年划归上海市。
在安徽省凤阳县东南部。面积78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红心,人口 6400。原为南京至北京驿道站。相传元末红巾军核心部曾驻此,故名红心铺,简称红心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于此置红心驿,设
唐建,即今湖南岳阳市城西门楼。正对洞庭湖,遥望君山,风景颇胜。宋范致明 《岳阳风土记》: “岳阳楼,城西门楼也。下瞰洞庭,景物宽阔。唐开元四年,中书令张说除守此州,每与才士登楼赋诗,自尔名著。” 杜甫
①明称葡萄牙人为佛郎机。明张燮《东西洋考》“麻六甲”条:“后佛郎机破满剌加,入据其国,而故王之社遂墟。”《明史·外国列传》 有专条记述。②明亦称西班牙人为佛郎机。明张燮《东西洋考》卷5“吕宋”条:“有
金大定二十七年(1187)置,属蓟州。治所在大王镇(今北京市平谷县)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8)并入渔阳县。古县名。金大定二十七年(1187年)置,治今北京市平谷区。属蓟州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废
元置,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市东南纳赖哈(昭莫多)。本克烈部首领汪罕营帐地,成吉思汗灭克烈,于此置斡耳朵。
汉武帝元鼎六年(前111)建,在今陕西韩城市西南芝川镇南门外。《三辅黄图》卷3:“扶荔宫,在上林苑中。汉武帝元鼎六年,破南越,起扶荔宫以植所得奇草异木。”
即今青海玛多县西北哈姜。1949年置星川设治局治此。
在今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大街西北隆福寺街。明景泰四年 (1453) 建,清雍正元年 (1723) 重修。为京师巨刹。清 《日下旧闻考》 卷45: “每月之九、十日有庙市,百货骈阗,为诸市之冠。” 19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