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宋绍兴十四年(1144)分利州路置,治所在兴州(今陕西略阳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嶓冢山和陕西秦岭以南,陕西留坝、略阳和四川青川以西,甘肃岷县、文县和四川平武以东地区。后与东路又合为一,后又分为二。蒙古
在今海南省东方黎族自治悬县北昌化江口。旧属昌化县。明正德 《琼台志》 卷6: 昌化县有“英潮港”。港口海船可以寄碇,港外四更湾、马头湾下有暗沙,最号险阻。
即泠君山。在今广东乐昌市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0韶州:灵君山“在乐昌县东北四十五里。山下有灵君之神,因名。《旧经》云:山顶有池,周围四十步,深五尺, 内有银名九牛根,与半夏同”。《清一统志·韶州府》:
①北宋崇宁二年(1103)改三江县置,属靖州。治所即今湖南会同县。元属靖江路。明属靖州。民国初属湖南辰沅道。1922年直属湖南省。②元至元三十年(1293)置,属乾宁军民安抚司。治所在今海南省琼海市北
北魏孝昌中析阳城县置,属洛州阳城郡。治所在今河南禹州市西北三十五里康城村。隋仁寿四年 (604) 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属嵩州。贞观三年 (629) 废。古县名。北魏孝昌中析阳城县置,治今
清嘉庆初建。即今陕西汉阴县东南二十里涧池镇。
亦作桂源山,又名桂山。在今广东曲江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59曲江县: “桂山多菌桂。有越岭。” 《舆地纪胜》 卷90韶州: 桂山“在曲江县西北四十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2韶州府曲江县: 桂原山在
即青冈岭。在今甘肃环县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唐天成四年 (929),“康福行至方渠,羌胡出兵邀福,福击走之; 至青刚峡,遇吐蕃野利、大虫二族数千帐, 皆不觉唐兵至, 福遣卫審掩击,
在今湖北潜江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潜江县: 沱埠渊 “亦在县西南五里”。
在今河北怀来县 (沙城) 东南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 “清夷水又西南得桓公泉。 盖齐桓公霸世,北伐山戎,过孤竹西征,束马悬车,上卑耳之西极,故水受斯名也。水源出沮阳县东,而西北流入清夷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