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

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

在今四川广元市区北八里嘉陵江东岸。原为古蜀道上的“石柜阁”。始建于南北朝,迄清咸丰年间。以隋唐居多。原有造像一万七千余尊, 1935—1936年修川陕公路,毁去大半。现有石刻南北长200余米,最高处约40余米。共有龛窟四百余个,造像七千余尊。高低错落,多达十三层。像大者高4米余,小者仅1.5厘米。另有题记碑刻六十余幅。主要龛窟有大云洞、大佛洞、三世佛窟、牟尼阁、千佛洞等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在四川省广元市区北4千米嘉陵江东岸。是四川境内规模最宏伟的石窟群。据清咸丰四年(1854年)石刻题记,全崖佛像总数1.7万余躯。1935—1938年修川陕公路,毁造像一半以上。现有石刻南北长200余米,最高处约40余米。共有龛窟400余个,7000余尊。龛窟重叠密布,多者13层。有南北朝、隋、唐、宋、元、明的作品,以唐代居多。大佛洞高约5.4米,为最早洞窟之一。刻一佛、二弟子、二菩萨像。主像头部残缺,左右壁的菩萨像身躯肥硕颀长,束双髻,肩有披风,在身前十字相交。二弟子,头小身长,衣纹紧裹,富有质感。睡佛洞,中刻释迦涅槃像,后刻娑罗双树及天龙八部组成双柱,直连洞顶,设计巧妙,颇具美学与力学效果。大云洞的佛像和观音像,以及附近毗卢佛龛及释迦坐像龛,雕刻精美,为唐代作品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造像


猜你喜欢

  • 龙津渡镇

    又名龙窟铺。即今江西余干县西南,信江北岸龙津。明正德《饶州府志》卷2:“龙窑铺在二十九都。”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2:余干县南有龙津镇。

  • 昆阳州

    元至元十二年 (1275) 改巨桥万户置,属中庆路。治所在巨桥城 (今云南晋宁县东南四里堡孜)。明属云南府,正德四年 (1509) 迁治今晋宁县治昆阳镇。崇祯七年 (1634) 迁治今晋宁县西南二里大

  • 昌八里

    即彰八里。初见于 《突厥大词典》,为回鹘五城之一。或谓即唐张堡城守捉。即今新疆昌吉市。《元史·耶律希亮传》: 耶律希亮 “至昌八里城”。即此。

  • 朵美街

    即今云南鹤庆县东南七十里朵美乡(朵美街)。清有外委把总驻防。集镇名。在云南省鹤庆县东部、金沙江西岸。朵美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2210。古名大帽村,因村西大石岩顶形如帽得名,后雅称为今名。产稻、甘蔗、

  • 石门镇

    ①即今河北遵化市西四十五里石门镇。《三朝北盟会编》卷18:宋宣和五年(1123),辽萧干“出卢龙岭,攻破景州,又败常胜军张令徽、刘舜仁于石门镇”。即此。②即今河北卢龙县南三十里石门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

  • 法藏寺

    旧名茶子庵。在今天津市蓟县西北二十五里盘山中。寺内以盘龙松著称。民国 《蓟县志》 卷1: 法藏寺 “在逊清行宫西北十七里。一名茶子庵。成化中重修,康熙中僧养心又修”。

  • 蒲吾县

    西汉置,属常山郡。治所在今河北平山县东南十五里蒲吾村。隋大业初省入井陉县。义宁初复置,属房山郡。唐初属井州,贞观元年 (627)废。古县名。西汉以故番吾邑置,治今河北省平山县西北(现已没入岗南水库)。

  • 腰陂墟

    即今湖南茶陵县东北二十五里腰陂水之西腰陂镇。明崇祯 《长沙府志》 作腰陂。清光绪 《湖南通志》 卷1茶陵州图作腰陂墟。

  • 东庄桥

    在今河北任丘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任丘县:东庄桥在“县东南三十里滱水上。广三十八丈(按《清一统志》作“长十有八丈”)。县南境之水俱由此达五官淀”。

  • 袁州卫

    明置,治所在今江西宜春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袁州府: 袁州卫 “在府治东。洪武元年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