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广汉郡

广汉郡

①西汉高帝六年(前201)置,初治乘乡(亦作绳乡,在今四川金堂县东),后徙治梓潼县(今四川梓潼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文县、陕西宁强以南,四川旺苍、剑阁、蓬溪以西,潼南、遂宁、新都以北,什邡、北川以东地区。公孙述改名子同郡。东汉复为广汉郡。永初二年(108)移治涪县(今四川绵阳市东),又徙治雒县(今四川广汉市)。西晋泰始二年(266)改为新都郡,属梁州。太康六年(285)复改为广汉郡。南朝宋属益州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广汉郡与蜀郡和犍为郡,古号为三蜀。土地肥美,物产丰盛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 称“为蜀渊府”。

②西晋初改东广汉郡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广汉县(今四川射洪县南柳树镇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三台、射洪、中江、盐亭、潼南、蓬溪、遂宁等市县地。东晋永和中改为遂宁郡。


西汉高祖六年(前201年)分巴、蜀两郡置,治雒县乘乡(一作绳乡、沈乡,今德阳市西北孝泉镇)。属益州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涪江、沱江、西汉水流域和白龙江下游、嘉陵江上游地区。武帝建元六年(前135年)析南部地置犍为郡,元鼎六年(前111年)分北部地置武都郡,东汉永初二年(108年)十二月分西北部置广汉属国,东汉元初二年(115年)广汉郡移治涪县(今绵阳市东北),后又移治雒县(今广汉市北)。建安二十二年(217年)刘备又分置梓潼郡。三国蜀汉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广汉、德阳、绵竹、什邡、金堂、新都等市县。西晋移治广汉县(今射洪县南),属梁州。东晋复治雒县。南朝又属益州。隋开皇初废入益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泉镇

    清置,属汾阳县。即今山西汾阳县西南三泉镇。(1)在山西省汾阳市南部。面积83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泉,人口3420。因村有三股泉水而得名。1949年为汾阳县三区,1954年改三泉乡,1

  • 右江道

    ①北宋置,属邕州。治所在今广西邕宁县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06邕州:右江镇“在宣化县北去二程”。辖右江流域羁縻州县。元废。②明置,属广西布政使司。清治所在柳州府(今广西柳州市)。1913年改置柳江道。

  • 杜城山

    在今江苏溧水县东南十二里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7:杜城山,“隋大业末,杜伏威尝屯军于此,因号杜城山。旧有庙及战场”。

  • 虎尾溪

    在今台湾省云林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台湾府》: 虎尾溪 “在嘉义县北六十五里、彰化县南,二县以溪为界。过此而北,人烟渐少。《旧志》: 源出大山中,从柴里斗六门社流出,截溪分流而北,经东螺社南,折而西南流

  • 林中县

    北魏改姑臧县置,属武威郡。治所即今甘肃武威市。西魏复名姑臧县。古县名。北魏改姑臧县置,治今甘肃省武威市。属武威郡。西魏复称姑臧县。

  • 眉县

    明洪武九年 (1376) 降眉州置,属嘉定州。治所即今四川眉山县。十三年 (1380) 复置眉州。在陕西省西部、秦岭北麓。属宝鸡市。面积863平方千米。人口30万。辖9镇、1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首善镇。西

  • 烂溪

    ①即今江苏吴江市南之烂溪塘水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苏州府吴江县: 烂溪 “在县西南四十里。北接莺脰湖,南受嘉兴、崇德、桐乡诸港之水,经湖州府之乌湖,分为东西二溪,流数里复合,引而东北,汇诸湖荡之水,俱

  • 北兖州

    ①东晋义熙六年(410)刘裕灭南燕,复兖州旧地,因南方已有兖州,改旧兖州为北兖州。治所在滑台(今河南滑县东旧滑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省泰山以南汶、泗流域及鲁西平原,河南滑县、延津、杞县以东地区。南朝宋初

  • 施黔水

    即施水。在今湖南沅陵县西南。

  • 海观楼

    在今四川泸州市东沱江注入长江处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53泸州: 海观 “在州治南定楼之右,即城东隅两江合流处。旧为来风亭,丞相赵公敞而大之,易今名。夏潦高涨,两江环合,弥漫浩渺,真海观也。阎侍郎苍舒诗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