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张公洞

张公洞

在今江苏宜兴市南三十五里张公山麓,为石灰岩溶洞。《寰宇记》卷92宜兴县:张公山“山巅空穴到底,郭璞注云:阳羡有张公山,洞中南北二堂。故老传云:张道陵居此求仙,因有张公之名,四面水入圻溪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6常州:张公洞“其门三面, 皆飞崖峭壁,非足力所能到。惟北户可入,嵌空邃深,石乳融结,石上有唐人留题”。


在江苏省宜兴市区西南约22千米的禹峰山麓。据《宜兴县志》记载和民间传说,2000 多年前,曾有庚桑子隐居于此,故名庚桑洞。又说汉代张道陵曾在此修道,唐代张果老在此隐居,故名张公洞。为石灰岩溶洞,主要分前后两部分,面积约 3000 多平方米,游览路程约 1000 米。特点是洞中有洞,洞内套洞,大洞包小洞,一洞复一洞,大小洞穴多达72个。前洞以海王厅天师台为中心,洞脊上部树木与亭台交错,洞顶朝天,在下仰望,洞口与天相连,故名朝天洞。后洞可容四五千人,好似一座大厦,故称海屋大场。大洞小洞,千姿百态,深邃幽奥,与善卷洞、灵谷洞称作“宜兴三奇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食

    唐以来对阿拉伯帝国的称呼。公元632—634年,哈里发阿布·伯克尔统一了阿拉伯半岛。公元661—750年,倭马亚王朝统治时期,都城在大马士革(今叙利亚首都)。公元750年,阿拔斯王朝建立后徙都巴格达(

  • 苏夷县

    即苏示县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嶲州苏祁:“汉苏夷县,属越嶲郡。后周平南夷,于故城复置。”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北六十里礼州镇。

  • 清水滩

    在今湖北巴东县西长江中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巴东县 “横梁滩” 条下: 清水滩 “在县西十里。江中迅急,触而为旋,舟行不戒,必至覆溺。县境诸滩,此其险者”。

  • 左县

    1912年改左州置,属广西镇南道。治所在今广西崇左县东北左州镇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1951年撤销,并入崇左县。旧县名。1912年由左州改置,治左州(今广西崇左市东北左州镇)。1952年撤销,与崇善

  • 贵溪

    今江西信江经贵溪县南名曰贵溪。又名芗溪。《寰宇记》 卷107信州贵溪县: 贵水 “在县南二里。源发于据岭,西流入安仁港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广信府贵溪县: 芗溪 “在县城南。相传溪旁产郁金香草,因名

  • 神鸟县

    唐武德三年 (620) 置,为凉州治。治所即今甘肃武威市。与姑臧同城分治,神鸟理西,姑臧理东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总章元年 (668) 复置,改名武威县。神龙元年 (705) 复为神鸟县。广德元

  • 唐年县

    唐天宝二年 (743) 置,属江夏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崇阳县西南四十里。后属鄂州。五代吴顺义七年 (927) 改为崇阳县,徙治今崇阳县。南唐又改为唐年县。北宋开宝八年 (975) 又改为崇阳县。古县名。唐

  • 宁定县

    1919年析导河县置,属甘肃兰山道。治所在太子寺(今甘肃广河县)。1927年直属甘肃省。1953年改为广通回族自治区。1955年改为广通回族自治县。1956年改为广通县。1957年改为广河县。旧县名。

  • 铁坚古山

    今蒙古国巴彦乌列盖省境阿尔泰山之小山。《元史· 土土哈传 · 牀兀儿》: 至元五年(1269),“海都兵越金山而南,止于铁坚古山,因高以自保。牀兀儿急引兵败之”。即“迭怯里古”。

  • 榆林道

    1914年由陕北道改置,属陕西省。治榆林县 (今陕西榆林市)。辖境约当今陕西黄陵、宜君、洛川、黄龙、宜川以北,定边、横山、榆林、神木、府谷诸县市长城以南地区 (靖边以长城外宁条梁镇以南为界)。19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