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浦镇
即今江苏昆山市南二十里张浦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昆山县南有“张浦镇”。
在江苏省昆山市中南部、吴淞江南岸。面积116平方千米。人口6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张浦,人口 8000。1949年为张浦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88年置镇。2000年南港、大市二镇并入。水网密布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。有“蘑菇之乡”称号。有机械、仪表、电子、医药、钢瓶、玩具、彩印、针织、化工等厂。昆锦、张苏等公路经此。古迹有赵陵新石器晚期良渚文化遗址、东岳庙古遗址。
即今江苏昆山市南二十里张浦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昆山县南有“张浦镇”。
在江苏省昆山市中南部、吴淞江南岸。面积116平方千米。人口6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张浦,人口 8000。1949年为张浦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88年置镇。2000年南港、大市二镇并入。水网密布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。有“蘑菇之乡”称号。有机械、仪表、电子、医药、钢瓶、玩具、彩印、针织、化工等厂。昆锦、张苏等公路经此。古迹有赵陵新石器晚期良渚文化遗址、东岳庙古遗址。
自同蒲铁路轩岗站(今山西原平县西北轩岗镇)至石滩煤矿。长2.7公里。日伪于1940年修筑。1946年被拆除。
在今辽宁凌海市西南。后金崇德六年(1641) 八月松山之役,皇太极命贝子博洛率兵设伏于此,俟杏山军出,扼险掩杀,即此。在今辽宁省凌海市西南。清崇德五年(1640年),多铎率兵夜伏于桑噶尔斋堡,遇明败兵
在今四川茂县西南文镇村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89茂州:文镇铺“在州南五十里”。
明洪武七年 (1374) 置,属思南宣慰司。治所即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十六里朗溪镇。后属思南府。清废。
即通古铁路。从今北京市至河北密云县古北口。
①在今江苏南京市鸡鸣山东麓。是南京著名古寺之一。南朝梁于此建同泰寺,后毁于兵火。五代吴建台城千佛院,南唐为净居寺,宋为法宝寺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)重建,改名鸡鸣寺。后屡遭破坏,今寺为清同治年间重修
北宋置,属会稽县。在今浙江上虞市西曹娥江西岸之曹娥村。
在今安徽休宁县西七十里江潭乡。明置巡司于此。《清一统志 ·徽州府二》: 汰夏巡司 “在休宁县东南三十里屯溪。明初置黄竹巡司于县西南百余里之黄竹岭,嘉靖四十四年移驻县东南五十余里白际岭之汰夏,后又移驻屯
在今福建宁化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汀州府》: 城门嶂 “在宁化县东北四十里。山势卓立如屏。元季寇乱,乡人避兵于此”。
集镇名。在河南省安阳市区东南部。瓦店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4000。传古代此地经营砖瓦业者甚多,故名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。有机械、面粉、食品等厂。公路北接安大公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