彭婆
即今河南伊川县东北二十里彭婆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建中四年 (783),李希烈遣别将取尉氏,围郑州,“逻骑西至彭婆,东都士民震骇”。北宋置彭婆镇,属河南县。金属洛阳县,民国初设县佐驻此。
即今河南省伊川县东北彭婆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建中四年(783年),李希烈叛于郑州,“逻骑西至彭婆,东都士民震骇,窜匿山谷”,即此。一说金时有彭婆镇。
即今河南伊川县东北二十里彭婆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建中四年 (783),李希烈遣别将取尉氏,围郑州,“逻骑西至彭婆,东都士民震骇”。北宋置彭婆镇,属河南县。金属洛阳县,民国初设县佐驻此。
即今河南省伊川县东北彭婆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建中四年(783年),李希烈叛于郑州,“逻骑西至彭婆,东都士民震骇,窜匿山谷”,即此。一说金时有彭婆镇。
在今青海乐都县西二十里大峡附近。北宋崇宁二年(1103)于此置绥远关。
明置,即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阜新镇西南双山堡。明《万历武功录》卷11《阿台阿革列传》:“(阿革)与酋长讨花,拥一百六十余骑,从三山寨堡双山台入, ……汉出兵追逐。”即此。
即今吉林松原市东北徐家店乡石碑崴子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 会宁县: “有得胜陀,国言忽土皑葛蛮,太祖誓师之地也。” 大定二十四年(1184),世宗春猎于此,为追记太祖誓师伐辽之地,次年立《大金得胜陀碑》于
即今内蒙古根河市北激流河。《清一统志·黑龙江》:“金河”条谓“尼约河”等“俱出西北兴安岭,西流入额尔古讷河”。
元时建,在今四川温江县西。《元史·河渠志》: “南江东至鹿角,又东至金马口,又东过大安桥入于成都,俗称大皂江。”
即今浙江常山县北龙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常山县:严谷山“在县北三十八里。石壁高百余丈, 山胁有洞,流泉不竭。下多严姓, 因名”。
蒙古中统三年(1262)设济南、滨、棣、益都等路宣慰司,治济南路(治今山东济南市)。至元二年(1265)罢。元至元二十二年(1285)复置济南道宣慰司,即山东东西道宣慰司,二十四年(1287)移治益都
①即商山。在今陕西丹凤县西商镇南一里。《晋书·董景道传》: “永平中,知天下将乱,隐于商洛山。” 即此。②在今陕西商南县南一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4商州商南县: 商洛山 “盖州境之山,多以商洛名”。
北宋置,属掖县。在今山东莱州市西南九十里海仓,即胶莱河入海之口。亦称海沧口镇。
即今广东阳江市南海陵岛西南闸坡镇。明置海陵镇巡司于此。清道光 《阳江县志》 卷1: 闸坡市 “在海陵戙船澳。嘉庆三年开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