怀县
秦置,为河内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武陟县西土城村附近。东魏属武德郡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二年(619)复置,属怀州。贞观元年(627)废入武陟县。
古县名。本战国魏怀邑。秦置县,治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。为河内郡治。西晋属河内郡。东魏天平初改属武德郡。隋大业初并入安昌县。唐初复置,属怀州。贞观元年(627年)并入武陟县。
秦置,为河内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武陟县西土城村附近。东魏属武德郡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二年(619)复置,属怀州。贞观元年(627)废入武陟县。
古县名。本战国魏怀邑。秦置县,治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。为河内郡治。西晋属河内郡。东魏天平初改属武德郡。隋大业初并入安昌县。唐初复置,属怀州。贞观元年(627年)并入武陟县。
在今山东东阿县西南。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卷23: 苫山 “在县 (按指东阿县旧治,今平阴县西南东阿镇) 西二十里。平地一丘,状如旋螺。旁为雨山,又西为关山”。山下有苫山村。
唐开成四年(839)置,为平原羁縻州治。治所在今越南高平省广渊县。后废。
①又名缭水、上缭水。即今江西永修县西南潦河。东北流入赣江。《寰宇记》卷106洪州奉新县:冯水“又因迁江东冯氏之族于海昏西里,赐之田曰冯田,冯田水因名之”。《清一统志·南昌府一》:冯水“《县志》,亦名奉
在今浙江杭州市城区北部武林门外。《宋史·方腊传》: 宣和三年 (1121) 二月,“ (童) 贯、(谭) 稹前锋至清河堰”,即此。
又作叶密里、也迷里、业瞒城。在今新疆额敏县东南额敏河南岸。《元史·宪宗纪》:二年(1252),迁“脱脱于叶密立地”。即此。又作叶瞒城、叶密里。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额敏县东北额敏河南岸。宋、金时地属西辽
明洪武八年 (1375) 置,属大同都卫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卓资县北灰腾梁。次年废。
明洪武二年 (1369) 改崇明州置,属扬州府。治所在东沙 (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北)。八年(1375) 改属苏州府。永乐十九年 (1421) 迁县治于故城北十里秦家符。弘治十年 (1497) 改属太仓州
①即乐安城。在今河北乐亭县东北二十里。《晋书·石季龙载记上》:季龙将讨慕容皝,合兵五十万,具船万艘,“自河通海,运谷豆千一百万斛于安乐城,以备征军之调”。《资治通鉴》作“乐安城”。胡注以为即《水经·濡
①清置,属广宁县。即今辽宁盘山县东北五十里高升镇。《清一统志· 锦州府二》: 高平堡“在广宁县东南九十里”。②北宋置,属怀德军。在今甘肃平凉市东二里。清于此置高平递运所。③明置,属宁夏后卫。在今宁夏盐
即今云南澄江县北梁王山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俞元县:“怀山出铜。”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作装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