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义殿
北魏平城宫殿。在今山西大同市北。《魏书·高祖纪》: 太和四年 (480) 九月,“乙亥,思义殿成”。太和十六年 (492) 正月 “戊辰,帝临思义殿,策问秀孝”。
北魏平城宫殿。在今山西大同市北。《魏书·高祖纪》: 太和四年 (480) 九月,“乙亥,思义殿成”。太和十六年 (492) 正月 “戊辰,帝临思义殿,策问秀孝”。
在今江苏西部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4盱眙军: 洪泽浦,“ 《元和郡县志》: 在盱眙县北三十里。本破釜涧,炀帝幸江都经此浦宿时亢旱,至是降雨流汛,因改破釜为洪泽”。金明昌五年 (1194) 河夺淮流,洪泽
清置,属黑龙江副都统。在今俄罗斯阿穆尔州布拉戈维申斯克(海兰泡)以北之斯沃博德内西北。因濒毕喇河(今别拉河)得名。清西清《黑龙江外纪》卷2:黑龙江喀伦有“毕喇拉河卡伦”。清屠寄《黑龙江舆图说·黑龙江城
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白帝山(白帝城)。为祭祀公孙述之庙宇。始建年代不详。唐杜甫《上白帝城》诗云:“白帝空祠庙,孤云自往来。”据此唐已有祠庙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7夔州:白帝庙“旧州城内。有三石笋犹存。公孙
一名石簰山。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3峡州:石鼻山“《夷陵志》云,后周移峡州州治于此。其山隔大江五百余仞,广袤二十里,下临江流,中有石横六七十丈,如簰筏然,相传但为石簰,遂泯石鼻山之称”。
①在今安徽东至县西北长江东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7东流县: “黄石矶在县东北五十里,亦滨大江。明正德十四年,宸濠犯安庆,泊舟于此。问矶名,左右曰: 王失矶也。濠大恶之。未几果败。旁有黄石港,其处皆黄土
在今甘肃天水市西南。《晋书·张轨传》:“左督护阴预与 (裴) 苞战陕西,大败之,苞奔桑(柔) 凶坞。”
即长丰泊。在今河南浚县西二十里。《宋史· 河渠志一》: 李垂上 《导河形胜书》 曰,“其始作自大伾西八十里,曹公所开运渠东五里,引河水正北稍东十里,破伯禹古堤,径马家陂”,即此。
清康熙十一年 (1672),在今上海市福建路桥附近的吴淞江上建闸,后毁。雍正间又于老闸之西建新闸。新闸以北之地通称闸北。相当今上海市闸北区。区片名。又称沪北。在上海市区北部,跨闸北、虹口、普陀三区。其
①在今山西吉县西。《明一统志》卷20平阳府:乌仁关“在吉州西七十里,临黄河”。明置巡司于此。②在今陕西宜川县东北八十里,下临黄河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汾川县“有乌仁关”。
北宋置,属石照县。在今四川合川市东北龙市镇。明名罗市镇,又名隆市镇、农市镇。在湖北省枝江市南部、长江北岸。面积137平方千米。人口5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金盆山,人口8100。古名董滩潮,三国时改董滩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