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成安县

成安县

①西汉置,属陈留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民权县东北。东汉废。

②北齐置,属清都尹。治所即今河北成安县。北周属魏郡。唐属相州,天祐二年(905)改名斥丘县。五代唐复名成安县。北宋属大名府。金属洺州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)废入滏阳县。后复置,属磁州。明属广平府。民国初属直隶大名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河南省汝州市东南。属河南郡。东汉建武二年(26年)后废。(2)西汉置,治今河南省杞县东。属陈留郡。东汉废。(3)西汉置,治今河南省民权县东北。后废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年)复改考城县置,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复改为考城县。(2)今县名。在河北省南部。属邯郸市。面积485平方千米。人口36.5万。辖4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成安镇。春秋为晋乾侯邑。战国赵王歇封陈余为成安君,遂有成安名;一说因其地多斥卤,取“治成而民安”之意而名。秦属邯郸郡。汉置斥丘县,治今县东南,属魏郡。东魏斥丘县省入临漳县。北齐析邺县(原名临漳县)置成安县,治今临漳县西南邺镇,后移今址,属清都尹。隋先属相州,后属魏郡。唐天祐二年(905年)更名斥丘县,属相州。五代后唐复名成安县。北宋熙宁六年(1073年)洹水县省入。金属洺州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成安县省入滏阳县,旋复置,属广平路磁州。明洪武初废成安县,四年复置,属广平府。清因之。1913年属直隶省冀南道,次年属大名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1941年属晋冀鲁豫边区。1949年属邯郸专区,1949年成磁县并入,1958年并入磁县,1961年复设成安县。1968年属邯郸地区。1993年划归邯郸市。地处河北平原南部,地势低平。西部有黄河故道,中东部有漳河沙丘带四条。属南温带湿润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。为国家优质棉出口基地县。有纺织、电子、机械、化工、服装加工等工业。邯常铁路及邯大、峰大、成肥等公路经县境。古迹有凤凰台、二祖塔、赵长城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晴隆县

    1941年改安南县置,属贵州省。治所即今贵州晴隆县。清咸丰 《兴义府志》 卷11载: 晴云山在县西五里,“崔巍峭拔,为县治诸山之祖脉”。俗呼为晴龙山。县以此山得名。在贵州省西南部。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

  • 十八盘山

    ①在今河北宣化县西南。 《方舆纪要》卷18万全都司:十八盘山“以高峻盘折而名”。②在今辽宁绥中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广宁前屯卫:十八盘山在“卫北九十里。萦回曲折,十有八盘”。③在今河南舞阳县南八十

  • 蜂蜜山子

    亦作蜂蜜山。在今黑龙江省密山市东南知一镇。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55: “蜂蜜山属三姓,富克锦城之南,距城六百里。与珲春、宁古塔成犄角之势,于三姓为陆路门户。” 清光绪三十四年 (1908)置密山府。

  • 泰康设治局

    1927年析安达、林甸、泰来三县地置,属黑龙江省龙江道。泰康县。1927年由安达、林甸、泰来三县析置,治今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泰康镇。1933年升县,隶嫩江省。

  • 林墟

    在今广西灵山县西南一百四十里钦江北岸。明洪武四年 (1371) 置巡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灵山县“西乡镇” 条: “永乐七年,海贼阮瑶等寇劫钦州长墩巡司及林墟巡司,官兵追败之。”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

  • 会稽南部都尉

    东汉永和六年(141)置,治所在东冶县(今福建福州市)。东汉永和六年(141年)置,治东冶县(今福建福州市)。属会稽郡。废年不详。

  • 衍氏

    一名衍。战国魏邑。在今河南郑州市北三十里。《战国策·魏策一》: 苏秦说魏襄王曰: “北有卷、衍。” 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 始皇九年 (前238),“杨端和攻衍氏”。即“衍”。

  • 赤沙亭

    亦名赤亭。在今湖南华容县南。以近赤沙湖而名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大宝二年(551),胡僧佑攻侯景将任约,“潜引兵至赤沙亭”。即此。又称赤亭。在今湖南省南县县城附近赤松亭一带。以近赤沙湖得名。城据绝原,

  • 堂子

    在今北京天安门东。清 《日下旧闻考》 卷49: “堂子在长安左门外玉河桥东,每年元旦亲祭。凡国家有征讨大事,必亲祭告。” 旧址相当今天安门东南东西长安街上。1911年辛亥革命后,因开辟东西长安街而拆毁

  • 径 (逕) 口墟

    即今广东四会市东北径口镇。东与三水市接界。清光绪 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 四会县东北有径口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