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扬子县

扬子县

①唐永淳元年(682)置,属扬州。治所在今江苏邗江县南扬子桥附近。五代南唐改名永贞县。北宋太平兴国中复名扬子县,大中祥符六年(1013)移治今江苏仪征市,为真州治。南宋建炎元年(1127)升为扬子军,四年(1130)复为扬子县。绍兴十一年(1141)复升为军,十二年(1142)复为扬子县。元至元中为真州路治,二十一年(1284)复为真州治。二十八年(1291)移治新城(今仪征市东北新城镇)。明洪武二年(1369)改名仪真县。

②清宣统元年(1909)改仪征县置,属扬州府。治所即今江苏仪征市。1914年复名仪征县。


古县名。(1)唐永淳元年(682年)改扬子镇置,治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南扬子桥附近。属扬州。五代南唐改名永贞县。地当运河与长江之交,为南北交通要地;唐大历以后,盐铁转运使置巡院于此。(2)北宋天圣元年(1023年)改永贞县置,治今江苏省仪征市。为真州治。南宋建炎元年(1127年)升为扬子军,四年复为县,绍兴十一年(1141年)又升军,次年又复为县。元至元二十八年(1291年)又移治今仪征市东新城。南宋、元时为真州治所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废。(3)清宣统元年(1909年)改仪征县置,治今江苏省仪征市。属扬州府。1912年复改仪征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马口良堡

    即今湖北保康县南马良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房县:马口良堡在“县东南二百里。成化中建”。

  • 蜡匝簇长官司

    明洪武十四年 (1381) 置,属松潘卫。治所在今甘肃舟曲县西北。清废。明洪武十四年(1381年)置,治今甘肃省舟曲县西北。属松潘卫。清时废。

  • 计式水

    亦作计戍水、计舒河。即今新疆天山以南之塔里木河。《魏书·西域传·龟兹国》:龟兹国“其南三百里有大河东流,号计式水,即黄河也”。

  • 南晋寿县

    南齐改晋寿侨县置,为南晋寿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三十里关口。梁复为晋寿县。古县名。南朝宋元嘉十二年(435年)置,治今四川省彭州市西北。属南晋寿郡。北周时改九陇县。

  • 北山城镇

    亦作山城镇。即今吉林梅河口市西南山城镇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海龙厅:北山城镇“在厅西南一百二十里”。1928年曾是东边道镇守使署衙所在地。商业发达,素有“小奉天”之称。东南杨树河左岸半截山,

  • 寸金淀

    在今河南开封市北。乃黄河泛滥之水汇成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南宋端平元年(1234)八月,蒙古军“决黄河寸金淀之水”灌宋军,宋军被迫南撤。古湖泊名。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北,为黄河泛滥时所汇聚。南宋端平元年(12

  • 石板滩镇

    即今四川新都县东南石板滩镇。清嘉庆《华阳县志》卷6:仁和场“即石板滩,治东北五十里。交金堂、简州界”。(1)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北部。面积62.5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石板滩,人口 30

  • 唅口

    亦名含口。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南。《水经·涑水注》: 洮水 “东径大岭下,西流出谓之唅口,又西合津水”。

  • 尉都楗山

    又名乞督军山、都督军山、于都斤山、於都斤山、都斤山、马德鞬山等。即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。即“于都斤山”。

  • 绥亦古国

    今欧洲瑞典的旧译。清谢清高《海录》:“绥亦古国即瑞国,一在英吉利西少北,疆域与西洋略同。…来广贸易,其船用蓝旗画白十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