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扬州

扬州

①古“九州”之一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淮、海惟扬州。”《周礼·职方》:“东南曰扬州。”《尔雅·释地》:“江南曰扬州。”“”指淮河,“海”指东海,“”指长江。

②西汉武帝置,为十三刺史部之一。辖境相当今安徽淮水和江苏长江以南及江西、浙江、福建三省,湖北英山、黄梅、广济,河南固始、商城等县市地。东汉时治所在历阳县(今安徽和县),末年移治寿春县(今安徽寿县)、合肥县(今安徽合肥市西北)。三国魏、吴各置扬州,魏治在寿春,吴治建业(今南京市)。西晋灭吴后复合,治所在建邺(原建业改名,后又改建康)。其后辖境渐小。隋开皇九年(589)改为蒋州,大业初废。唐武德三年(620)复置,七年(624)又改名蒋州,次年复名扬州。九年(626)移治江都县(今江苏扬州市)。

③十六国前秦置,治所在下邳(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古邳镇东三里)。后废。

④隋开皇九年(589)改吴州置,治所在江都县(今江苏扬州市)。大业初改为江都郡,天宝元年(742)改为广陵郡,乾元元年(758)复为扬州。五代吴都此,改为江都府。后周显德中复为扬州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)升为扬州路。


(1)古邑名。又作阳州。春秋鲁邑。在今山东省东平县西北。鲁襄公三十一年(前542年),齐子尾害闾丘婴,欲杀之,使帅师以伐扬州,即此。后属齐。(2)古地区名。古九州之一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淮、海惟扬州。”《周礼·职方》:“东南曰扬州。”《尔雅·释地》:“江南曰扬州。”“”指淮水,“海”指东海,“”指长江。(3)州名。(1)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淮河和江苏省长江以南及江西、浙江、福建三省,湖北省英山、黄梅、武穴,河南省固始、商城等县地。东汉治历阳(今安徽和县),末年移治寿春(今安徽寿县)、合肥(今安徽合肥市西北)。三国魏、吴各置扬州:魏治寿春,吴治建业(今江苏南京市)。西晋灭吴后复合,治建邺(后改名建康,今南京市)。其后辖境渐小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改名蒋州,移治石头城(今南京市清凉山),大业初废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复置扬州,七年又改名蒋州,翌年复名扬州,九年移治江都(今江苏扬州市)。(2)隋开皇九年(589年)改吴州置,治江都(今江苏扬州市)。大业初改为江都郡。唐武德九年复改邗州为扬州,仍治江都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扬州、泰州、江都、高邮、兴化、六合、泰兴、海安、如皋、姜堰和安徽省天长等市县地。为淮南道治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为广陵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扬州。五代吴改为江都府,周显德中复为扬州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升为路。唐时经济、文化繁荣,有“扬一益二”之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彭公湖

    一作潘光湖。即今西藏日土县北班公错,跨克什米尔境。清末辛亥年版 《西藏新志》 卷上:“彭公湖,土人称为哥木克那喇令湖,取义明媚而且狭长。此湖自克什米尔之东边,跨西藏之西陬,横截两国之疆界,东西达一百英

  • 登州卫

    明洪武九年 (1376) 置,属山东都司。治所在今山东蓬莱市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6登州府: 登州卫在 “治府城内。……领左、右、中、前、后、中左、中右七千户所”。

  • 永登县

    ①十六国前凉置,属广武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永登县。北魏废。②1928年改平番县置,属甘肃省。治所在平番城(今甘肃永登县)。在甘肃省中部、庄浪河及大通河下游,毗邻青海省。属兰州市。面积 6096 平方千米。

  • 温榆河

    即古㶟余水。 亦名榆河。 即今北京市东北温榆河。源自居庸关,南流经昌平县西至沙河镇为其上游北沙河,东南经顺义县至通县北入北运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上谷郡军都县: “温余水东至路,南入沽。

  • 罗刹洲

    一名罗刹矶。在今安徽贵池市西六十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105贵池县: 大江 “又有大孤石生于江中,俗谓罗刹洲。舟船上下,为之险艰”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安庆府: “端平三年,移治罗刹洲”,指此。

  • 绳桥守捉城

    唐置,属彭州。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四十里麻溪场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灌县 “羊灌田戍” 条下: “绳桥守捉城亦在县西,唐置。《志》 云:今县西四十里有金绳渡,即绳桥故址云。”

  • 贡噶宗

    在今西藏贡嘎县西。原西藏地方政府设贡噶宗。1960年与杰德秀等谿合并设贡噶县,驻热麦。1976年改为贡嘎县。噶,又作嘎。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,治今西藏自治区贡嘎县吉雄贡噶学村。1960年与堆、札、隆巴

  • 千秋神武门

    即神虎门。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洛阳城内宫城西门。《资治通鉴》:西晋太安元年(302),齐王冏遣将董艾袭长沙王乂,乂驰入宫,闭诸门。“董艾陈兵宫西,纵烧千秋神武门”。即此。又称神虎门。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

  • 托克托县

    1912年改托克托厅置,属山西省。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西。1914年改属绥远特别区绥远道。1928年属绥远省。1954年划属内蒙古自治区。1973年迁今址。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、黄河东岸。属呼和浩特市

  • 怀安卫

    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)置,属山西行都司。治所在今河北怀安县东南怀安镇。宣德后属万全都司。清康熙三十二年(1693)改为怀安县。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年)于故怀安县置,治今河北省怀安县东南怀安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