拱面山
在今云南鹤庆县西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7鹤庆军民府: 拱面山 “山高百仞,一峰拱向郡治,林峦环映,阴晴异态”。
在今云南鹤庆县西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7鹤庆军民府: 拱面山 “山高百仞,一峰拱向郡治,林峦环映,阴晴异态”。
亦作禾亭墟。即今湖南宁远县东北二十里禾亭镇。清 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 宁远县东北有和亭铺。
宋大理改大厘赕置,属首府大理地区。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西北六十里喜洲镇。元改喜洲。大理前期改南诏大厘赕置,治今云南省大理市西北喜洲。元初改为喜州,寻废。
①隋开皇十一年 (591) 改西昌县置,属吉州。治所在今江西泰和县西三里。大业间属庐陵郡。大业八年 (612) 移治今泰和县西六里。唐武德五年 (622) 为南平州治,八年 (625) 改太和县,改属
即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城。唐永徽间置康居都督府治此。又称寻思干城。即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。唐时康居都督府置于此城。
明洪武二十五年(1392)置,属保安州。在今河北怀来县(沙城)西十里东八里乡。清设兵戍守。
在今广西阳朔县北五十里漓江边画山。清阮元多次来此,作 “清漓石壁图歌”,在山壁上刻“清漓石壁图”。
北周保定元年 (561) 改绥化县置,属河东郡。治所在今山西永济市东北二十里古城村。隋大业九年 (613) 移治今山西运城市西南三十五里解州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改为解县,另置虞乡县于今永济市东三
1933年11月由中华共和国 (福建人民政府) 置,省会在福州市 (今福建福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福清、平潭、永泰、闽清、古田、屏南、寿宁等县市以北、以东地。1934年1月废。
在今浙江余姚市南八十里大岚乡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咸通元年(860),“刘从简帅壮士五百突围走,诸将追至大兰山”。即此。在浙江省余姚市南。唐咸通元年(860年),裘甫起义军一部守此。
北宋宣和元年 (1119) 改邢州置,治所在邢台县 (今河北邢台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巨鹿、广宗以西,沙河以北,泜河以南地。金复为邢州。北宋宣和二年(1120年)升邢州置,治邢台县(今河北邢台市)。辖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