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新仓镇

新仓镇

①辽置,即今天津市宝坻县。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三》 引金刘晞彦 《新建宝坻县记》: “辽时置新仓镇,后分隶香河县。大定十一年,銮舆东巡幸此,谓新仓镇人烟繁庶,可改为县。明年,析香河东偏四乡置县。”

②民国初置,属海宁县。在今浙江海宁市 (硖石镇) 南二十八里新仓村。1940年与旧仓镇合并,改称两仓镇,1946年复名新仓镇,1947年废。

③民国时置,属平湖县。即今浙江平湖市东三十二里新仓镇。

④北宋置,属舒城县。即今安徽肥西县西南四十里新仓镇。

⑤即今安徽太湖县东南三十里新仓镇。清咸丰九年 (1859) 太平军曾与清军多隆阿、鲍超部激战于此。


(1)古镇名。金初以新仓置,即今天津市宝坻区。大定十二年(1172年)升为宝坻县。以盛产盐而闻名。(2)今镇名。(1)在浙江省平湖市东部。面积29.1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新仓,人口3600。北宋元祐八年(1093年)两浙路提刑罗适移广陈盐仓于此,名新仓,镇以此得名。清康熙三十九年(1700年)芦沥场盐课大使署移此,故又名芦川。明、清属武原乡,民国为镇。有九百余年历史,为市东诸镇之冠。产稻、棉花、油菜籽、蚕茧,特产瓜蒌。有服装、机械、建材、彩灯等厂。书画篆刻家陆维钊故里。公路通市区,水运便利。(2)在安徽省肥西县南部。面积34.6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新仓,人口1150。传曹操在此建有粮仓,时称新仓,因以仓名。为县境南部古镇,宋即设新仓镇。1949年设新仓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设乡,1992年置镇。主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棉花、花生。有铸造、农具、粮油加工等厂。有公路北至花岗镇接合安公路。水运通巢湖。古迹有西凉城遗址,传为曹操率兵经此所筑。(3)在安徽省太湖县东部。面积161平方千米。人口7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新仓村,人口1340。因清初在此新建漕粮仓得名。1949年属新仓、龙堰等乡,1961年成立新仓公社,1984年改为新仓乡。1992年转桥、茗北二乡并入置新仓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棉花、油菜籽、甘薯。为县主要产粮区之一。有石灰、砖瓦、制茶等厂。县水泥厂设此。镇区沿皖河南岸分布。为太湖、怀宁、潜山、望江四县间水陆码头。太怀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煮盐泽

    在今陕西临潼县北二十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2栎阳县: 煮盐泽 “在县南十五里。泽多咸卤,苻秦时于此煮盐,周回二十里”。

  • 万善镇

    即今河南沁阳市北二十里万善村。唐为万善城。《旧唐书·武宗纪》:会昌三年(843),“河阳节度使王茂元以本军屯万善”。北宋设万善镇。(1)古镇名。在今河南省沁阳市北。唐会昌三年(843年)刘祯反,河阳节

  • 大潘庄

    即今河北南宫市东二十五里大潘庄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4南宫县图:东有大潘庄。

  • 河北路

    北宋至道三年 (997) 置,为十五路之一。治所在大名府 (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易水、雄县、霸州和天津市海河以南,及山东、河南两省黄河以北的大部。熙宁间分为东、西二路: 东路治所在

  • 谦光殿

    张骏执政时建。在姑臧城 (今甘肃武威市城) 南。为前凉国都姑臧城内的主要宫殿。《晋书·张骏传》 载: “又于姑臧城南筑城,起谦光殿,画以五色,饰以金玉,穷尽珍巧。殿之四面各起一殿,东曰宜阳青殿,以春三

  • 阿迷江卫

    明永乐四年(1406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不详。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中游宁安县一带。后废。明永乐四年(1406年)置,治今黑龙江省宁安市一带。后废。

  • 胜金关

    明弘治六年 (1493) 筑,属宁夏中卫。即今宁夏中卫县东六十里胜金关。明嘉靖 《宁夏新志》卷3宁夏中卫: 胜金关 “谓其过于金徙、潼关,故云”。

  • 鸦髻山

    一作丫髻山。在今安徽宁国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宁国县 “关口山” 条下: “其东南曰鸦髻山,有飞燕洞,容百余人,乡人尝避兵于此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宁国府一》:丫髻山 “在宁国县东南八十五里。南唐时

  • 南彭城郡

    东晋明帝时侨置于晋陵郡界内。治所在今江苏武进县西。隋废。

  • 宁国军

    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景福元年(892)升宣歙观察使为宁国军节度使,治所在宣州(治今安徽宣州市)。领宣、歙、池三州。天复三年(903)废。五代吴复置。北宋初废。唐景福元年(892年)升宣歙团练使置,治宣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