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新河

新河

①东汉建安十一年 (206) 曹操征乌桓蹋顿所开运河。《水经·濡水注》: “自雍奴县承鲍丘水东出,谓之盐关口。魏太祖征蹋顿与洵口俱导也。世谓之新河矣。” 大致自盐关口分鲍丘水 (今潮河) 东出,横绝庚水 (今州河)、封大水 (今陡河)、缓虚河 (今沙河)、素河 (今沂河)、清水 (今清河) 等,东注濡水 (今滦河)。大致经今天津市宝坻和河北玉田、丰南、唐山、滦南、滦县等市县地。与平虏、泉州两渠形成一条由北折东的运输渠道。

②又名蕃人河。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。宋 《景定建康志》 卷9: 新河 “在白鹭洲西,南流通大江二十余里。《韩忠武王世忠碑》 云,建炎四年金人入境,车驾幸四明,王闻之,丞以舟师赴难。乌珠闻王在京口,遽勒三十万骑北逐。王遂提兵截大江以邀之,相持黄天荡四十八日,乌珠势危,……一夕潜凿小河,自建象城外属之江,以通漕渠,幸风波少休,窃载而逃”。即此河。

③在今江苏淮阴县西南。《宋史·河渠志六》:“发运使许元自淮阴开新河,属之洪泽,避长淮之险,凡四十九里。久而浅涩,熙宁四年,皮公弼请复浚治,起十一月壬寅,尽明年正月丁酉而毕,人便之。”南宋乾道五年 (1169) 楼钥北使金亦由此河行。元以后废。

④在今江苏句容县东。明弘治 《句容县志》 卷4: “新河在县治东四十里来苏乡。其源出驹骊山,由丁角流入长塘湖,注太湖。”

⑤在今浙江绍兴市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越州山阴县: “北五里有新河,西北十里有运道塘,皆元和十年观察使孟简开。”

⑥明初开凿。在今浙江上虞市东南通明乡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绍兴府上虞县: 新河 “在县 (治今丰惠镇) 东北十里……明永乐九年以通明江七里滩阻塞,因浚新河,道出县北,亦名后新河,经县西二里西黄浦桥,抵郑监山堰,至通明坝”。

⑦即采石新河。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采石矶之锁溪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7太平府当涂县: 新河在 “府北二十五里,亦曰采石河”。


(1)水名。东汉建安十一年(206年),曹操为征乌桓蹋顿所开运河。渠道自盐关口分鲍丘水(今潮河)东出,大致流经今天津市宝坻区和河北省玉田、丰南、唐山、滦南、滦县等县市地。与平虏、泉州二渠形成一条向北折东,沟通滹沱河、派河、潞河、鲍丘水、滦河的连运渠道,可避海运风涛之险。(2)集镇名。在江苏省海门市中部、大新河西岸。树勋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6200。以河得名。有服装、皮鞋、织带、农机具、化工、焊锡丝等厂。瑞海等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龙兴寺

    简称龙兴寺。在今安徽凤阳县北。为明洪武十六年(1383)在离於皇旧寺(皇觉寺)十五里之中都城内盛家山重建的佛寺。

  • 铜钿湾市

    即铜钱湾市。在今湖南湘乡市东北五里。

  • 平周

    战国魏邑。在今山西介休市西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襄王十三年(前306),“秦取我曲沃、平周”,即此。西汉置平周县。古邑名。战国魏邑。在今山西省介休市西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襄王十三年(前306年),“秦取

  • 蛎山

    在今江苏灌云县境。《寰宇记》 卷22海州朐山县: “蛎山在县东南二百里。其山在海中,四面平坦,潮上半没,潮落方见,故其上多蛎,即螺蚌之类也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22以为蛎山在 (海) “州东南百里海中

  • 石龙

    ①即今广东东莞市东北石龙。清康熙三十二年(1693)设陆路游击防守。乾隆十九年(1754)移东莞县县丞驻此。②在今四川万县市西南盘龙碛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又东,径石龙而至于博阳二村之间,有盘石广

  • 朱市

    亦作朱良桥市。即今湖南宁乡县东北朱良桥乡。清同治《宁乡县志》卷6:朱市“在县东北六十里朱良桥”。集镇名。在湖北省宜城市西部、蛮河北岸。属小河镇。人口 3000。因居民朱姓居多,故名。为原朱市镇人民政府

  • 张排寨

    在今湖南吉首市东南。清严如熤《苗疆城堡考》:“张排寨石堡, (乾州)城东二十里,当河溪要道。”

  • 金鸡站

    元置,属藤州。在今广西藤县西南。明改为金鸡驿,后废。元置,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西南金鸡。明改为驿。

  • 英豪镇

    即土壕铺。今河南渑池县西二十四里英豪镇。民国 《渑池县志》 卷 1: 西区有 “英豪镇”。原名土豪。清康熙四十二年 (1703) 巡抚徐改英豪。在河南省渑池县西部。面积89平方千米。人口3.3万。镇人

  • 西宁卫

    明洪武六年(1373)改西宁州置,属陕西行都司。治所即今青海西宁市。辖境相当今青海湟水流域及大通河中下游的一带。清雍正二年(1724)改为西宁府。明洪武六年(1373年)改西宁州置,治今青海省西宁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