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施秉县

施秉县

明正统九年 (1444) 改施秉长官司置,属镇远府。治所在今贵州施秉县东南九十里胜秉。天启元年 (1621) 废。崇祯四年 (1631) 复置,清康熙二十六年 (1687) 移治偏桥卫城 (今施秉县)。民国初属贵州镇远道。1923年直属贵州省。


在贵州省北部、��阳河中游。面积1542平方千米。人口15.2万。辖4镇、4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年)置偏桥中桥长官司施秉前江等处长官司,施秉之名始此。明洪武五年(1372年)改偏桥中寨长官司为偏桥长官司,改施秉前江等处长官司为施秉蛮夷长官司,属思南宣慰司;二十三年置偏桥卫。正统九年(1444年)改施秉蛮夷长官司为施秉县。天启元年(1621年)废县。崇祯四年(1631年)复置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年)省偏桥卫入县,徙县治于卫城(今施秉县城关镇),属镇远府,旧县治设胜秉分县。1913年属黔东道(1914年改名镇远道)。1923年直属贵州省。1936年省分县。1949年属镇远专区,1956年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。1958年并入黄平县,1962年析出复置。地处黔东低山丘陵中部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稻、小麦、玉米、烤烟为主。工业有采矿、农机、化工、酿酒、发电等。湘黔铁路经南部。贵鲇公路横穿中部,施蛇、施张公路纵贯县境。清水江通航小型机动船。名胜古迹有诸葛洞纤道及华严洞摩崖。��阳河三峡、云台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谼谷

    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2介休县:东谼谷在“县东南四十里,四围皆山,中有石磊,横空数仞,周广三里,岩顶有泉,倒流如瀑布,谓之悬泉,流为白牛泓,濬深莫测”。

  • 则天庙

    在今山西文水县城北十里南徐村东侧。现存建筑以则天圣母殿为最古。始建于唐,金代重修,板门上部“金皇统五年”刻字尚存,是殿宇建成年代。殿内木制神龛供有帝后装女像,被尊称为“则天圣母”。

  • 大潘庄

    即今河北南宫市东二十五里大潘庄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4南宫县图:东有大潘庄。

  • 僰溪道

    唐代四川盆地通往贵州的道路之一。即自今四川江津市沿綦江河 (古僰溪) 谷南行入贵州,由桐梓至遵义。《元和志》 卷33渝州: “自江津县南循僰溪水路至南州二百三十里。” 张籍 《送蛮客》 诗:“江连恶溪

  • 盐城郡

    南朝陈改射阳郡置,治所在盐城县 (今江苏盐城市)。隋开皇初废。南朝陈改射阳郡置,治盐城县(今江苏盐城市)。属南兖州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盐城市。北周属吴州。隋开皇初废。

  • 齐齐尔里克盟

    清外蒙古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二十四旗,会盟于齐齐尔里克,故名。

  • 成德军

    又名恒冀、镇冀。唐方镇名。宝应元年(761)置。为收抚安禄山、史朝义余众而设河北三镇之一。治所在恒州(今河北正定县)。辖境屡有变动,较长期领有恒、冀、深、赵四州,相当今河北沙河、滹沱河下游以南,献县、

  • 得都山

    在今贵州盘县特区东南四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8普安州: 得都山 “一名白崖,产雄黄、水银”。

  • 柳泉镇

    ①北宋置,属原州。在今甘肃镇原县西北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3原州: 柳泉镇在 “州西北七十里”。金属彭阳县。②北宋置,属寿安县。即今河南宜阳县西二十四里柳泉乡。③即今河北固安县南十八里柳泉乡。清同治 《

  • 柳驴城

    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。《魏书·唐和传》: 世祖遣万度归讨焉耆,唐和 “会度归喻下柳驴以东之六城,因共击波居罗城,拔之。后同征龟兹,度归令和镇焉耆。时柳驴戍主乙真伽率诸胡将据城而叛,和领轻骑一百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