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义镇
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北四十里。北宋于此置普义砦,明于此置巡司。
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北四十里。北宋于此置普义砦,明于此置巡司。
亦作思陵山。又名西山。在今广西桂平县西五里。《新定九域志》 卷9浔州有 “思灵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桂平县: 思陵山 “秀峙穹窿,映带府治。上有三清岩。宋淳化初,州守姚嗣宗游此,亦曰姚翁岩。有泉
即作重州。木为作之讹。在今四川康定县境。
即今河南沈丘县 (槐店镇) 南十八里莲池乡。明嘉靖 《沈丘县志》: “莲池集,在治 (今县东南五十四里老城镇) 西四十里。”
亦名新阳江。在今江苏昆山市东南六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苏州府昆山县: 新洋江 “自城东四里运河分流,南接娄江”。南宋隆兴三年 (1165)开新洋江后,屡经修浚。其水南承吴淞江,北通娄江。每当松江中断
在今山东莒县西南二十五里五花营。西汉元朔二年 (前127) 封城阳共王子壮为辟土侯,即此。《水经·沭水注》: 葛陂水 “发三柱山,西南流径辟土城南,世谓之辟阳城”。
西汉置,属东郡。治所在今山东莘县东南十里。东汉属清河国,移今莘县西南朝城镇。北魏改武阳县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《地理志》曰:漯水出东武阳。今漯水上承河水于武阳县东南,西北径武阳新城东。曹操为东郡所治也
元至元十三年(1276)升东宁府置,属辽阳行省。治所在平壤(今朝鲜平壤市)。辖境相当今朝鲜黄海北道以北及辽宁鸭绿江流域。后废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以东宁府改名,治平壤(今朝鲜平壤市)。二十七年寄
在今广西平果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归德州:归峰山在“州治(故治在今归德)西。山势有趋归之状,因名”。
北宋置,属合江县。即今四川合江县西南七十里遥坝乡。宣和三年 (1121) 废,次年 (1122)复置。元初废。
北宋置,属庆阳府。在今陕西吴旗县西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: 绥远砦 “地本骆驼巷,元符二年进筑,赐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