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普洱道

普洱道

1914年由滇南道改置,属云南省。治思茅县 (今云南思茅县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元江、墨江、江城、勐腊以西,沧源、双江、临沧、景东、新平以南地区。1929年废。


1914年6月由滇南道改名,治思茅县(今云南思茅市)。属云南省。1926年移治普洱县(今云南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)。辖思茅、宁洱、他郎、景谷、元江、新平、澜沧、镇沅、景东、缅宁等县及扛哄、猛班、世袭辕门、猛角(猛)董、圈糯、黄草岭、下允等七土千总;猛戛、世袭、东河、上允、募乃兼贤官等五土把总;大山、蛮海两土守备;大雅口土都司;猛宾、班中、西盟三土目和孟连宣抚司。辖区约当今云南省耿马(南部)、临沧、景东、新平等县市以南,元江、墨江、江城、勐腊等县以西地区。1929年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井陉山

    又名陉山。在今河北井陉县北,与鹿泉市接界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石邑县:“井陉山在西。”《元和志》卷17井陉县:陉山“四面高,中央下,如井,故曰井陉”。《清一统志·正定府二》 引《旧志》:“山在今县北五十

  • 葛家集

    即今山东文登市西侯家镇。清光绪 《文登县志》 卷3 《坊市》: 城西四十里曰葛家集。

  • 徣溪山

    亦作借溪山。即今安徽绩溪县东北荆磡岭。宋淳熙 《新安志》 卷5绩溪县: 徣溪山 “在县东北八十里。 高五百五十仞, 周百四十里。 西连嵸山,有水流入县界”。

  • 东乌岭关

    明置,在今山西沁水县西北三十里,接翼城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3沁水县:东乌岭关“宣德四年(1429)置巡司于此”。清雍正七年(1729)裁。

  • 尚家堂

    即今山东庆云县东南十八里尚堂乡。清咸丰 《庆云县志》 卷1有尚家堂。

  • 龙底江

    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南三里。亦谓之大溪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石阡府:龙底江“其上源为包溪、铺溪,流经府东黄茅囤而合流,绕府前入思南府界,注于乌江”。

  • 白起渠

    一名长渠。 自今湖北南漳县东引蛮河北源,东至今宜城市南会木里沟入汉江。相传为战国时秦将白起攻楚时所修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昔白起攻楚引西山长谷水,即是水也。旧堨去城百许里,水从城西灌城,东入注为渊,今

  • 北魏镇

    又作北魏村、北位。即今河北大城县西南四十里北位乡。清属河间县, 于此设北魏村巡司。

  • 四门子

    即今辽宁凤城市西北九十里四门子镇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10奉天省矿产表:凤城县四门子产金。

  • 龙角岩

    在今江西金溪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抚州府金溪县:龙角岩“在县东北。山巅两石对峙如龙角,中通一径深入石室,高明宽广,可坐百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