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谷道
古道路名。古代甘肃入四川的道路之一。以景谷 (今青川河) 而名。由今甘肃文县顺白龙江而下,至四川青川县东北之白水镇,南下经广元市西南之宝轮院,南转至剑阁; 或由白水镇向西溯青川河而上,由青溪镇转南至平武县。三国魏景元年间,邓艾伐蜀,即循此道青溪镇一线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姜维传》: “邓艾自阴平由景谷道傍入,遂破诸葛瞻于绵竹。”
自今甘肃省文县南沿白水江进入四川之道。三国魏景元年间邓艾进军蜀国,即循此道。
古道路名。古代甘肃入四川的道路之一。以景谷 (今青川河) 而名。由今甘肃文县顺白龙江而下,至四川青川县东北之白水镇,南下经广元市西南之宝轮院,南转至剑阁; 或由白水镇向西溯青川河而上,由青溪镇转南至平武县。三国魏景元年间,邓艾伐蜀,即循此道青溪镇一线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姜维传》: “邓艾自阴平由景谷道傍入,遂破诸葛瞻于绵竹。”
自今甘肃省文县南沿白水江进入四川之道。三国魏景元年间邓艾进军蜀国,即循此道。
①西汉建,在今四川汉源县南河南乡西南大湾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 武帝时,奉使 “通零关道 (路)”。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· 蜀志》: 阐(阑) 县“接寒 (零) 关”。唐代之清溪关当在古零关处。②
即乌鲁木齐河。在今新疆乌鲁木齐市境。清乾隆《西域图志》卷25:阿勒塔齐郭勒“源出迪化州城西南乌可克达巴北麓,东北流,至迪化州城南分二支,夹城各北流一百里入于地”。
明洪武九年(1376)改广西等处行中书省置,治所在静江府(今广西桂林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(除钦州、灵山、防城港、合浦以外地),贵州罗甸县、望谟布依族苗族自治县、贞丰布依族苗族自治县、册亨布依
即今广东新会市北棠下镇西南桐井村。清光绪 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 新会县北桐水北有桐井墟。
元元贞元年(1295)升攸县置,属天临路。治所即今湖南攸县。明洪武二年(1369)改为攸县。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攸县置,治今湖南省攸县。属潭州路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攸县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降
①亦名姥山。在今安徽繁昌县东北三十里三山镇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太平州:老山,“《旧经》云:有三峰,一曰老子,二曰方丈,三曰泰望。老子尝游此有石室案几,洞门石上有柱杖迹”。②在今江西宜春市西南。《明一
西晋置,属武平郡。治所在今越南永富、北太两省境。南齐后废。
在今广东揭阳县东南。清顺治十年(1653) 移北寨巡司于此。
即今辽宁昌图县北四面城乡。《清一统志·奉天府二》 “跑马城”条下:“四面城距(昌图厅)城四十里。”
即今四川自贡市东南新店镇。民国 《富顺县志》 卷3: 新店铺 “北距县七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