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李渡镇

李渡镇

①在今四川渠县南李渡乡。清同治《渠县志》卷4:李渡场在“县南隔江二十里,为大竹赴省大路”。

②即今四川涪陵市西北三十里长江北岸李渡镇。镇以长江津渡为名。清同治《涪州志》卷2:李渡“相传李白曾过此,因名”。


(1)在江西省进贤县西南部、抚河东岸。面积45.3平方千米。人口4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李家渡,人口 9000。传唐末李姓上京赶考,在此落难而定居,以摆渡为生,驻地故名李家渡。1949年属临川县李渡区,1958年设李渡公社。1969年由临川县划归进贤县,1984年改设李渡镇。为县粮食重点产区。盛产生猪、禽蛋、蜂蜜等。特产荸荠。有农机、医疗器械、毛笔、酿酒、花炮、化工等厂。所产李渡高粱酒、李渡毛笔著名。有公路接316国道,抚河水运可达南昌及鄱阳湖沿岸各港。(2)在重庆市涪陵区西北部、长江北岸。面积91.7平方千米。人口5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李渡,人口 1520。三峡库区淹没土地0.69平方千米,其中淹没耕地690亩,迁移人口 1523。相传唐代诗人李白在此渡江而得名。原名洪度和五龙镇,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置李渡镇。解放后沿用,1983年石马乡并入。1992年马鞍、白银乡并入建李渡镇。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油菜籽、蚕茧等。特产青菜头。有建材、化工等厂。川东造船厂驻此。319国道、涪长公路横贯全境。(3)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东南部。为区内惟一跨嘉陵江两岸的镇。面积25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李渡,人口 4260。清于今址设渡口,由李姓摆渡,故名。清乾隆年间设主簿署,光绪分置县。1949年为李渡乡,属南充县。1958年改公社,1984年置镇。1992年新场、土门、羊口三乡并入。1993年改属嘉陵区。1994年土门乡划出。盛产蔬菜、西瓜,并产柑橘、蚕茧。有造纸、机械、机砖、缫丝、制糖等厂。有区土陶厂、区阀门厂、机械厂。渝南公路经此。嘉陵江上通广元,下达重庆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苕溪

    ①一名苕水。即今浙江省北部注入太湖之苕溪。为本省七大水系之一。《元和志》 卷25湖州乌程县: “霅溪水一名大溪水,一名苕溪水,西南自长城、安吉两县东北流,至州南与余不溪水、苧溪水合,又流入太湖,在州北

  • 模壁

    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七十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汉乾祐元年 (948),凤翔帅王景崇归蜀,蜀将安思谦接之,屯右界,遣别将申贵 “将兵二千趣模壁”,即此。在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汉乾祐元年(

  • 石营

    即今甘肃西和县北石堡乡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姜维传》:蜀汉延熙十六年(253),“夏,维率数万人出石营,经董亭,围南安”。即此。

  • 孟良梯

    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十三里长江瞿唐峡南岸绝壁上。明正德 《夔州府志》 卷7: “孟良梯与粉壁堂相连。俗传孟良欲夜过关,故设此梯。” 实为古栈道遗迹,顺梯上为盔甲洞,发现古巴人遗物。梯下为粉壁堂,有 《宋中

  • 五池沟

    在今河南中牟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7中牟县:“亦曰五池口,今涸。曹魏嘉平二年,司马懿讨王凌还,魏主使侍中韦诞劳军于五池。宋张洎曰,莨宕渠自荥阳五池口出,注为鸿沟是也。”古水名。在今河南省中牟县西。《水

  • 百通坊

    在今陕西扶风县西南。南宋李心传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:绍兴十年(1140),“别遣裨将击凤翔西城外敌寨,萨里干怒, 自战于百通坊”。即此。在今陕西省扶风县西南。南宋绍兴十年(1140年)姚仲败金将撒离喝

  • 三堆

    当在今甘肃永登县西南或兰州市西北红古区境。《晋书·秃发利鹿孤载记》:隆安四年(400),“吕纂来伐,使傉檀距之。纂士卒精锐,进度三堆,三军忧惧”。即此。

  • 三岔儿堡

    明置,属懿路千户所。在今辽宁铁岭县东南三岔子。《清太祖实录》:后金天命三年(1617)五月,努尔哈赤“统兵征明,克抚安堡、花豹冲、三岔儿堡”。即此。

  • 宗噶

    即宗喀。今西藏吉隆县驻地宗嘎。

  • 马蝗山

    ①即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蚂蝗岭。明正德《琼台志》卷6:马蝗山“在州(治今中和镇)东三十里。形如马蝗。俗传汉曾屯兵于此,后人每掘得铜鼓钲铛等物。其地多鬼火,以阴晴出没,盖古战场血渍所化”。②约在今四川屏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