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枣强县

枣强县

西汉置,属清河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枣强县东南东故县村。《元和志》 卷17枣强县: “其地枣木强盛,故曰枣强。” 东汉废。三国魏复置,属安平郡。西晋属安平国。北魏神瑞二年 (415) 废入广川县,太和二十二年 (498) 复置,属长乐郡。北齐天保七年 (556) 移治今景县西南广川乡。隋开皇二年(582) 又移治今枣强县东前旧县村,属冀州。大业初属信都郡。唐属冀州。北宋熙宁元年 (1068) 废入信都县,十年复置,仍属冀州。金天会十年 (1132)移治今枣强县。清初属正定府,雍正二年 (1724)仍属冀州。民国初属直隶大名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


在河北省东南部。属衡水市。面积892平方千米。人口37.5万。辖6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枣强镇。战国时赵于此筑煮枣城。西汉元朔三年(前126年)置枣强县,治今东、西故县村,属清河郡。以枣木强盛得名。《元和郡县志》冀州枣强县:“其地枣木强盛,故曰枣强。”北魏神瑞二年(415年)省入广川县,太和二十二年(498年)复置,属长乐郡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年)广川、索卢县省入,并徙治广川故城(今广川村)。隋开皇二年(582年)徙治今前、后旧县村,属冀州,后改属信都郡。唐属冀州。金天会十年(1132年)徙治今址,属冀州。元、明、清因之。1913年属直隶省冀南道,次年属大名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1949年属衡水专区,1958年并入衡水县,1962年复设枣强县,属衡水专区(1968年改地区)。1996年划归衡水市。地处河北平原东部,为古黄河、漳河冲积平原。有清凉江、索泸河流经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棉花。有皮毛加工、纺织、化工等工业。大营皮毛加工为传统手工业,远近闻名。京九铁路和衡大、邢德、枣南、枣冀等公路纵横境内。古迹有西汉名儒董仲舒石像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河南路

    河南府路之简称。治所在洛阳 (今河南洛阳市)。即“河南府路”。

  • 谷城山

    ①一名黄山。在今山东平阴县西南东阿镇东北五里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》:“缟羝山之首曰平逢之山,南望伊洛,东望谷城之山。”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黄石公与张子房相期,“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,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”。

  • 云霄山

    一名大臣山、大神山。即今福建云霄县东大臣山。《寰宇通志》卷47漳州府《山川》:云霄山“在漳浦县西九十里,以其高耸云汉,故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漳州府漳浦县:云霄山,“《旧志》:山形端重,一作大臣山,

  • 铜鼓卫

    明洪武三十年 (1397) 改铜鼓千户所置,属湖广都司。治所即今贵州锦屏县东南铜鼓乡。二年后废。建文四年 (1402) 复置,清雍正五年 (1727)改置锦屏县。明洪武三十年(1397年)改铜鼓千户所

  • 龚溪砦

    在今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麻阳县 “岩门砦” 条下: “又龚溪砦,在县 (治今锦和镇) 南。宋熙宁六年置砦,寻废为铺。”

  • ①一作䢵。 西周国名。 在今湖北安陆市。《左传》: 桓公十一年 (前701),“郧人军于蒲骚”。《史记· 楚世家》 正义引 《括地志》 云:“安州安陆县城,本春秋时郧国城也。” 后为楚所

  • 菏泽

    在今山东定陶县东北。《尚书·禹贡》: “导菏泽”; 又说: 济 “溢为荥,东出陶丘北,又东至于菏”。即此。古济水所汇,东出为菏水。唐时名龙池,亦称九卿陂。金、元以后遂堙。古湖名。又称荷泽。在今山东省定

  • 安塞县

    元置,属延安路。治所在今陕西安塞县东南沿河湾镇。明、清属延安府。民国初属陕西榆林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42年迁治真武洞,即今安塞县。在陕西省北部、延河上游。属延安市。面积 2984 平方千米。

  • 山西

    ①战国、秦、汉时称崤山或华山以西为山西,与当时所谓“关中”同义。楚、汉相争,萧何镇守关中,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 谓“萧何填抚山西”。《正义》曰:“谓华山以西也。”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“秦汉以来,山东出

  • 金山驿

    在今四川绵阳市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绵州: 金山驿 “在州治北,陆道所经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