栗子关
①在今安徽金寨县西南境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0商城县 “铜罗关” 条下: “又栗子关亦在县东南百四十里,接罗田界。以山多栗而名。”
②在今湖北罗田县北一百八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罗田县 “岐岭关” 条下: “又有栗子关,皆抵英山县界。”
③即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西六十六里板栗坪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沅州黔阳县: 栗子关 “在州西。甚陡峻”。
①在今安徽金寨县西南境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0商城县 “铜罗关” 条下: “又栗子关亦在县东南百四十里,接罗田界。以山多栗而名。”
②在今湖北罗田县北一百八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罗田县 “岐岭关” 条下: “又有栗子关,皆抵英山县界。”
③即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西六十六里板栗坪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沅州黔阳县: 栗子关 “在州西。甚陡峻”。
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南阳镇。《清一统志·济宁州》: 河桥水驿 “明隆庆初,自谷亭镇移此。旧有驿丞,今裁”。
俗名峰溪。即今湖北竹溪县南九十八里丰溪镇。清有守备、千总等驻防。民国初设县佐于此。在湖北省竹溪县西南部。面积381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丰溪街,人口980。因境内多河溪,故名。1949年
唐贞观四年(630)置,属羁縻西怀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境。八年(634)属羁縻远州。后废。
在今云南陇川县境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9陇川宣抚司:沙坝“在司境。亦设险处。正统八年,王骥再征麓川,使郭登守沙坝”。集镇名。在广东省英德市西南部。人口1.1万。为原沙坝镇人民政府驻地。因处水边河畔,有沙
唐元和后置,属峰州。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白鹤县一带。后废。
1938年由伊宁县析置,驻昭苏城(今新疆昭苏县)。1942年升为昭苏县。1938年由伊宁县析置,治昭苏城(今新疆昭苏县昭苏镇)。1942年升为昭苏县。
在今四川开县北。明正德 《夔州府志》 卷2开县: 虎爪关 “在县北三里”。
即娑陵水。今蒙古国境之色楞格河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下》:回鹘衙帐“北六七百里至仙娥河,河北岸有富贵城。……又自衙帐东北渡仙娥河,二千里至室韦”。古水名。又称仙萼河、娑陵水(《旧唐书·回纥传》)。即今蒙古
又名侯谷水、胡甲水。即今山西祁县东昌源河。源出山西平遥县东南,向北纵贯祁县境入汾河。《水经· 汾水注》: 侯甲水 “发源祁县胡甲山,……又西北历宜岁郊,径太谷,谓之太谷水。出谷西北流,径祁县故城南,自
清置,即今贵州安龙县西龙广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