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桐山

桐山

①在今安徽无为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无为州: 桐山 “亦在州西九十里,有水道通白湖,渔人用箔取鱼,亦名上箔山。又有下箔山,在州西南九十里”。《清一统志·庐州府》: 桐山 “又名上箔山,即 《隋志》 庐江县上簿山也。又有下箔山相近”。

②在今福建福鼎县城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6福宁州: “嘉靖三十九年,倭贼自州城流劫至桐山,指挥卢锜等击败之。” 即此。《清一统志·福宁府》: 桐山“平坡宽广。旧产桐,故名”。


区片名。在福建省福鼎市北部、桐山溪下游。市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4.6万。清时船只可达镇上,因周围山地盛产梧桐,故名。清嘉庆《福鼎县志》:桐山“即今县治。平坡宽旷,旧多产桐,故名”。别称桐城、桐川。原为屯兵设防地,设巡检司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:桐山在“州西北百六十里,接浙江平阳县界。其地险阨,可以戍守。嘉靖三十九年(1560年),倭贼自州城流劫至桐山,指挥卢锜等击败之”。清起为县城。1949年前曾设镇,后改制,1955年设桐山镇。1958年改公社,1968年改城关公社。1980年复设桐山镇。1995年撤镇改设办事处,为福鼎市驻地。农业主产蔬菜、茶叶。工业以食品、化学、机械为主。福分(福鼎)公路经此。海运达沙埕。清顺治五年(1648年)明东阁大学士、兵部尚书刘中藻据此抗清。古迹有昭明寺、昭明塔、一览轩、圆觉寺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富平镇

    即今山东乐陵市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乐陵县: 洪武二年 (1369) “移治富平镇”,即此。古镇名。即今山东省乐陵市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徙乐陵县治此。

  • 丁河口

    即大莹城。又作大营城。在今山东滨州市滨城镇西二十五里。《元史·世祖纪》:中统三年(1262),“滨棣安抚使韩世安败宋兵于滨州丁河口”。即此。在今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西部。金代屯兵于此筑城,称大营城,又号

  • 鲁密普共碟

    在今四川丹巴县南甫科顶村。清康熙四十年 (1701) 置鲁密普共碟土百户。

  • 南岛

    在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永兴岛北,位于石岛之北七连屿范围内。1935年和1947年公布名称均为南岛。因在中岛东南方,故名。中国渔民向称三峙,因在北、中、南三岛中,排行第三,故名。

  • 沙鹿海牙

    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西南锡尔河东岸。《明史·西域传》:沙鹿海牙“西去撒马儿罕五百余里。城居小冈上,西北临河。……永乐间,李达、陈诚使其地,其酋即遣使奉贡”。

  • 宝应县

    唐上元三年 (762) 改安宜县置,属楚州。治所即今江苏宝应县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载: “肃宗上元三年建已月,于此县得定国宝十三枚,因改元宝应,仍改安宜为宝应。” 南宋宝庆三年 (1227) 升为宝

  • 龙港镇

    即今湖北阳新县西南六十六里龙港镇。为鄂东南革命老根据地, 1931年中国共产党鄂东南特委机关驻此。(1)在山西省沁水县西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88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梅河与杏河交汇

  • 鸡西县

    1949年8月改鸡宁县置,属松江省。治所即今黑龙江鸡西市。1954年划归黑龙江省。旧县名。1949年改鸡宁县置,治今黑龙江省鸡西市。1956年撤销,改设鸡西市。

  • 金渊山

    即金堂山。在今四川金堂县南三十里栖贤乡。《续高僧传·遗身篇·周益部沙门释僧崖传》:“姓牟氏,祖居涪陵。晋义熙九年,朱龄石伐蜀,涪陵儴三百家随军平讨,因止于广汉金渊山谷,崖即其后也。”

  • 可蒲寨

    在今云南施甸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8永昌军民府施甸长官司“蒲关”条:“至元十六年,广西宣抚使讨平和泥蛮,遂徇金齿甸七十城,越麻甸,抵可蒲, 皆下之。”在今云南省施甸县南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:元至元十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