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桥头

桥头

在今甘肃文县东南白龙江畔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钟会传》: 景元四年 (263),“乃下诏使邓艾、诸葛绪各统诸军三万余人,艾趣甘松、沓中连缀维,绪趣武街、桥头绝维归路”。


(1)集镇名。(1)在江苏省句容市东北部、京沪铁路旁。属下蜀镇。人口1600。古时北临长江,因镇东有一石桥,故名。1929年置桥头镇。1956年并入下蜀镇。省财经高等专科学校、京阳水泥厂位此。有集市、信用社、工商所等。沪宁铁路经此并设站。宁镇公路与新大公路在此交会。北有大道河入长江。(2)在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东北部、清水河北岸。桥头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830。原建村于芭蕉箐,清嘉庆七年(1802年)在清水河上石拱桥,名公安桥(今名桥头大桥),迁村于此,故名。产稻、玉米、大豆、甘蔗、三七等。为县境东部主要农贸集市。砚河公路经此。清水河畔孤山洞发现距今三万年前的剑齿象化石。(3)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北,东临大通河(浩门河)。加定藏族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1836。因处大通河桥头,故名。产春小麦、蚕豆。盛产蕨菜和中药材。有公路。北山林区为国家森林公园。(2)村名。在海南省万宁市北部。属后安镇。人口590。相传明代有几户人家迁此定居。由于村前有龙头河,出入很不方便,村民在龙头河上用木板架桥,故名桥头村。产甘蔗,有“果蔗之乡”美称。有公路通乐来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姚襄城

    在今山西吉县西北黄河东岸。《北齐书·段韶传》: 武平二年 (571),“周人于姚襄城南更起城镇”。《元和志》 卷12吉昌县称,“本姚襄所筑,其城西临黄河,控带龙门、孟门之险,周、齐交争之地”。在今山西

  • 西塞山砦

    即道士洑。在今湖北黄石市东南西塞山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大冶县:西塞山砦“在西塞山北,即道士洑也”。

  • 苍台镇

    即今河南唐河县西南八十四里苍台乡。清属唐县,有县丞驻此。

  • 绥山

    一名覆蓬山、中峨山。在今四川峨眉山市南。晋干宝 《搜神记》 卷1: “前周葛由,蜀羌人也。周成王时,好刻木作羊卖之。一旦乘木羊入蜀中。蜀中王侯贵人追之,上绥山。绥山多桃,在峨眉山西南,高无极也。随之者

  • 苦竹港

    在今江西浮梁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浮梁县: 苦竹港 “源出县北百二十里之苦竹岭,东南流,合北港水,至县北入昌江”。

  • 仙帽山

    在今福建漳平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漳平县:仙帽山“在县西北十里。一名西雾山,连接群峰,逶迤盘结,而此山特巍峨秀丽。相传乡人尝避寇于此,寇将迫,忽云雾四合,寇迷不能进,因名”。

  • 张王坝

    即今贵州遵义县东南张王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0遵义府遵义县:“张王坝在府东南百里,黔帅李应祥败杨应龙之兵,屯张王坝。”即此。即今贵州省遵义县东南张王坝。明万历二十八年(1600年)征播州杨应龙,贵州总兵

  • 利慈池

    在今四川甘洛县东北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越嶲郡灵关道注引《华阳国志》曰:“有铜山,又有利慈。”《水经·沫水注》:灵道县,“县有铜山,又有利慈渚。晋泰始九年,黄龙二见于利慈池,县令董玄之率吏民观之,以白

  • 安宿疃镇

    清置,属怀仁县。即今山西怀仁县西南安宿疃村。

  • 绥阳县

    ①三国魏置,属新城郡。治所在今湖北神农架林区东南。后改秭归县。西晋太康二年 (281)复为绥阳县。西魏为绥州治。隋开皇初废。②隋大业七年 (611) 置,属明阳郡。治所在今贵州凤冈县北绥阳镇。《元和志